西游记读后感1300字一:(1308字)
提到《西游记》大家肯定能将其中的一些片段记得滚瓜烂熟,我也一样,再一次拿出那本在书架上已微微发黄的《西游记》,爱不释手,道一杯香茗,没翻开几页,随着吴承恩爷爷的精彩描绘,就被其中的情节给吸引住了。
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书作者罗贯中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孙悟空那种正义大胆、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
说到猪八戒,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这个形象同样刻画得非常好。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形象,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甚至还藏了点私房钱,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实在多,这正是小私有者的恶习。作者对猪八戒缺点的批评是很严厉的,但又是善意的。他并不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们并不厌恶猪八戒,相反却感到十分真实可爱。
师傅唐僧,虽说没有孙悟空的本领、猪八戒的活络、沙僧的勤快、白龙马的脚力,但他品行端正,会念真经,不怕“千刀万剐”,有坚定的信念;沙僧和白龙马虽说没有什么大本事,但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甘心当好后勤,不好出风头。
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经,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还有一种叛逆心理,以及他敢于和强大势力做斗争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赏。
书中写唐僧师徒经理了八十一个磨难有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我不禁惭愧自己当初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也许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因为我去做了,而且坚持到了最后。
西游记读后感1300字二:(1336字)
从小到大,我读过很多回《西游记》,第一次读时,纯粹是为了它曲折有趣的情节;后来再读,对书中的各个人物的性格和行为就有了一些看法。
《西游记》中我最喜欢的是孙悟空,喜欢他的善良、调皮、机灵、法力无边、对各天神说话时的直率、打妖怪时的执着(尤其是在三打白骨精那一回)和对兄弟、师傅和猴子猴孙的情谊。在唐僧师徒四人中,孙悟空经常第一个发现妖怪,可是他的师傅唐僧却总是轻易地被那些装扮成好人的妖怪欺骗,而对打死妖怪的悟空念紧箍咒惩罚,甚至不顾他的解释把他赶走。悟空虽然心有不甘,但还是听师傅的话,没有死皮赖脸地跟着师傅。但是当八戒又来找他帮忙时,他一听到师傅有难,就不记前嫌、义无返顾地跑去救师傅,没有半句怨言(www.guaze.com)。他虽然天生比较冲动,性格比较火看爆,有时会因为一时冲动而杀生,但是在我看来,那些人都是罪有应得的,都是些杀人无数的强盗啊,暴君啊等等,可是相信佛教的唐僧却不信,他不管怎么样都不让悟空杀人,却不去管那些恶人去害人,我总是觉得悟空很冤枉。唐僧在他们师徒四人中是让我比较难以理解的人,他总是被妖怪抓走。
在师徒四人之中,他总是带来麻烦,没有什么本事,只知道念南无阿弥陀佛,有时还会添乱,要是没有悟空,我想,他一定已经去另外一个西天了。他是一个善良、乐于助人却分不清是人是妖的师傅,见到妖怪害人时,总要叫悟空等三人去抓妖怪。可是当悟空打死那些祸害苍生的人时,他却大惊失色,不仅念紧箍咒,有时还要赶走他,难道他就不会想一下,如果悟空不把那些害人的家伙给杀了,他们又会去祸害别人,这样,岂不是为了一条人命而害了更多的人命吗?但是,唐僧却也有着超乎常人的执着,为了到达西天取得真经造福苍生,他不仅不要快速到达西天而不让悟空自己飞去取,甚至要求自己每一步都是脚踏实地的,也从没让悟空帮他飞过。唐僧在一路上遇见了不少人善意或恶意地极力挽留他,甚至给他金山银山,乃至整个国家,可是他都拒绝了,我想这是因为他始终坚持着要取得真经的信念吧。猪八戒是一个又懒又馋的大肥猪,有时悟空叫他去找点水果给师傅吃,可是他要么就是在路上躺着睡大觉,要么摘了许多水果,却在回来的路上都吃光了,常常害得另外的三人在原地等他,回来却随便找个借口说个谎想敷衍过去,但总是被机灵的悟空识破,被整得很惨。我觉得八戒在取经的路上总是想这想那,而不是一心向佛,一会儿在这藏一点钱,一会在那藏一点宝,还总是想着高老庄的媳妇和嫦娥,师傅被抓了,他动不动就说:“我们收拾收拾行李散伙吧”、“我回高老庄去了”这类丧气的话。他还有一个坏毛病,就是总爱吹牛,有时候,悟空把妖怪打败了,他却绘声绘色地向别人吹嘘着自己如何把妖怪打败的。但是,他有时也会发挥作用,如:在师傅被白骨精抓住时,他来到花果山想着办法把猴哥给请了出来,最后,把师傅救了出来。所以我觉得八戒还是挺可爱的,虽然时不时动点歪脑筋,但也会有智慧的火花。
沙和尚是三个徒弟中最老实的一个,他始终对师傅忠心耿耿,对两位师兄也是毕恭毕敬。可是打起妖怪来却是毫不手软,虽然没有悟空那么厉害,但是在关键时刻还是能保护师傅的。而且,在师徒四人中,他是除了悟空以外最警觉的人,也可以提醒一下师傅。虽然《西游记》已经很老了,可是我相信它的魅力会经久不衰,因为这师徒四人,实在各有妙处,很吸引人。
西游记读后感1300字三:(1310字)
最近,电视里经常播放电视剧《西游记》,我也在阅读原著。创作于明朝中期的《西游记》,是一步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有人说,一部成功的小说就是个人的经历与时代的缩影,《西游记》也不例外。作者吴承恩根据民间流传的唐僧取经的故事为背景,讲述了唐太宗李世民地府还魂,为了超脱亡灵而派玄奘拜佛求经,一路上受了曾经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孙悟空,高老庄抢亲的天蓬元帅,被贬下凡的卷帘将军皈依佛门,保护玄奘西天取经,一路上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战胜了各路妖魔鬼怪,最终取得震惊修成了正果的故事。
其中我最欣赏的是一号主人公——孙悟空。菩提祖师给他起名“悟空”,就是融入了佛教思想,“悟空”便是“悟道”。他自打蹦出东海畔的那快顽石,就抱着强烈的超越现实的愿望。他的执着、虔诚、勇气和灵性使他学到了降妖除魔的本领。悟空生来“不服麒麟辖,不服孔雀管“,不负人间王位所拘束。闯龙宫、闹地府、花果山称王,悟空已经摆脱了一切束缚,也就是这个任务,作者用大量笔墨讲述他的出身合一系列传奇故事,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民藐视封建统治、勇于反抗的精神以及对自由的追求,现实需要悟空这种力求摆脱和突破的精神和勇气,执着的追求,这样才能不断求得进步。
孙悟空的二师弟猪八戒,是一个好吃贪睡、爱拨弄是非、没有恒心、嫉妒心强、爱占小便宜的人,师傅每每被抓都嚷嚷着要回高老庄,但他并不是一无是处,很多又累又脏的活儿都是他干的,与妖怪打斗时也很勇敢,虽然有时会打退堂鼓,但还是坚持到了最后没被封为“净坛使者”。孙悟空的三师弟沙僧,故事较少,但他也是不能去掉的角色,他憨厚老实,忠心保护唐僧。
取经的领导角色——唐僧,评判他需要从两方面去看:心地善良是僧人的本性,他信仰坚定,禅性高深,一心向佛,不被世俗所动摇决心。而他同时也是一个懦弱、依赖心较强甚至窝囊没有主见的人一离开徒弟就束手无策、涕泪交流,糊涂的对妖怪慈悲,不明是非,这一领导角色反被批评的很厉害,可见《西游记》不是宣扬宗教的,而是以唐僧取经的故事反映时代情况的。
明朝中后期,君主统治腐朽,作者通过塑造不同的角色巧妙的讽刺、嘲笑、批判,例如白骨精,诡计多端、浇花,挑拨师徒关系,但是,是非黑白终有水落石出的一天,最终,白骨精还是被打败了;再看黄狮精,依靠九头狮不自量力,外强中干的后果就是被主人收服。书中也多次写到各方百姓看见唐僧的三个徒弟,都大惊失色,而当他们各自施展本领,腾云驾雾为民除害时,又对他们刮目相看,毕恭毕敬,感激不尽,以上三个例子都告诉我们为人处事不能只看人的外表,要善于体会他们的内心,还有就是不要被表面现象和虚情假意、伪善的一面蒙骗,看见丑恶的统治阶级,要敢于斗争。
师徒四人一路遇到许多君王,几乎不是暴君就是昏君。昏聩无能的玉皇大帝,十万天兵竟然抵挡不了孙悟空一条金箍棒,而创立了佛教的如来,竟然默许阿傩、伽叶收取贿赂,表现出统治阶级的最高领导者君王其统治之昏暗、虚弱、不言而喻,儿童诗有批判了官员受贿严重的黑暗情景。于是师徒四人的取经路就可以代表吴承恩自己对生命意义的求索,一直在努力跋涉,信仰意识的存在,是的一本浪漫主义的杰作——《西游记》出现了,《西游记》,当之无愧的成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