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读后感1000字一:(985字)
《战争与和平》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史诗式的规模,反映了1805-1820年俄罗斯整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气势磅礴地展示了“无与伦比的俄罗斯生活的图画”,多方面地表现了俄罗斯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勇敢斗争的精神。整部作品以库拉金、罗斯托夫、鲍尔康斯基、别祖霍夫四大贵族家庭的生活为情节主线展开叙述,人物心理、动作、表情分析描写透彻,生动具体。
拿破仑率领着法国一百万人的兵马,轰开了俄国的大门,这引起了俄国人民的恐慌,人们对拿破仑这位军事天才嗤之以鼻,俄国军队边打边退,以少于对方一半的兵马和对方周旋,最后,竟然失掉了俄罗斯的首都——莫斯科。之后,拿破仑开始渐渐衰败,在莫斯科,指挥军队毫无纪律地搜刮居民财产,落得的下场便是抱作一团然后落荒而逃。
在俄国军队与法国军队周旋的过程中,曾打过几次著名的战役,是拿破仑的士兵丢盔弃甲,损失惨重,为什么一个原本不足以抗拒声势浩大法军的俄罗斯军队,如今却远远占了上风,那是因为俄国人民所拥有的那些法国军人所没有的品质——朴实、真诚、爱国、无私、舍己为国,他们看见了皇帝能够感动得热泪盈眶,在莫斯科即将被攻破的那段时间里,人们抛弃了自己的财产,远远地逃离了这里,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俄国人民从来没有想过在外国人的统治下生活,说明了他们有一颗爱国心。
是的,失败从不源自于条件的好坏,而真正导致失败的原因,则是对事物所持有的态度,俄国人民没有绝望过,他们相信,并且认定他们终将把法国人赶出自己的领土,有一种“力”叫做“信仰之力”,正是这种力真正让法军感到恐惧,俄军冲锋陷阵,毫无怨言,把死视为在前线马革裹尸,鞠躬尽瘁,把祖国视为心中最高尚、最圣洁的地方,爱国之心人皆有,但是,法军却禁不住金钱的诱惑,在金钱面前,他们丧失了理智,抛弃了祖国的利益,导致了最后的失败。
爱国其实需要坚定的意志力,在危难面前,不退缩,与祖国同生死,共存亡。就如文天祥在被捕时所说的那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的死,才值得世人铭刻在心。
近几天家里来了客人,丁丁跟他们玩的不亦说乎!一直坚持的阅读也放弃了,最后还是在我的提醒下阅读完了《战争与和平》,还主动写下了以上的读后感。人都有惰性,何况是孩子,但是,“失败从不源自于条件的好坏,而真正导致失败的原因,则是对事物所持有的态度”,对于生活也是如此,以正确的心态面对每一天的生活,过得充实而精彩。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1000字二:(920字)
《战争与和平》这本书描述俄国十九世纪的小说,列夫托尔斯泰用浓墨重彩的叙述将很多的情景呈现在我的面前。其实看这本书是很费劲的,不说繁琐的人物心理描写,频繁的场景切换,众多的家族众多的人物关系,单单是他们的名字就够我喝上一壶的了。俄国人的名字可真不好记。
最后娜塔莎和皮埃走到了一起,这是让人欢欣鼓舞的结局,很多人经历了很多事,然后善良的人最终走到一起,为了生活,经历战争,体会离别,感受相聚。
今天还把战争与和平的电影看完了,很高兴的是看到了奥黛丽赫本演娜塔莎,三个多小时的电影,算的上是冗长的了,有很多删节,也因为是早期的电影,演的跟话剧似得,但总的说来,还是挺好看的。
要用什么样的语言来总结这本厚厚的书呢,如果让我评价的话,用一个词语,那就是真实。
每个人都会经历很多琐事,会偶尔的走入歧途,会在关键的时刻不知道选择什么,会时不时的犯傻但是却因为这样那样的巧合没有走进最糟糕的路。我们都会迷惑,不懂得拒绝现实里的诱惑,不懂得用怎样睿智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人和事,但是也许,我们依旧能像皮埃那样,在各种没法拒绝的诱惑下选择常常沉溺于饮酒聚会,但仍旧迷迷糊糊的继承了父亲的遗产,因为贪图外貌娶了个爱慕虚荣的妻子,最后因为她和别人决斗却是一个侥幸自己没死叫别人负伤,当拿破仑的军队侵入莫斯科的时候,在战场里徘徊于生死边缘最终却还是回到了心爱的人身边。因为他是一个善良的人。
我们现在一刻不停的地走在追逐自己理想的道路上,为了生活,但是往往,却忽略了很多人性美好的品质,我们更多的在乎成功,在乎获得。然而,真诚的对待身边的人,善良的跟别人相处同样应该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物质与精神,其实无所谓哪个更为重要,而是在于我们为其中一个而奋不顾身的时候,不去忘却另外一个。就好像现在的毕业,我们在担忧前途的时候,还会为了与同学的离别伤心流泪,这就是人性,我们把真实的感情嵌入了平凡的生活。
努力的活着,去做有意义的事,即便经历苦难,也要热爱它,你永远不清楚,之后的你,会受到生活怎么样的犒劳与恩赐。哪怕现时的苦恼与困难让我难堪,我想,我也有努力的克服,热爱生活,就是热爱一切,我觉得,这再正确不过了。
热爱生活,这,就这四个字,就是在看完战争与和平之后,我得到的。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1000字三:(1012字)
《战争与和平》是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诸多著作中的一部很优秀的作品,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被誉为19世纪俄罗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象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期俄罗斯社会生活的一切矛盾和巨大的社会变动。
1805年7月,拿破仑率兵征服了欧洲,法俄之间正酝酿着激烈的战争。然而在彼得堡上层的人们依旧过着恬静悠闲的生活,达官贵人们都汇聚在皇后的女官兼宠臣安娜·巴甫洛夫娜举办家宴招待会上。以保尔康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华西里四大贵族家庭在战争与和平年代里的生活为情节线索,生动地展现了1805年至1820年间,俄奥联军同法军在奥斯特里茨的会战、法军入侵俄国、莫斯科大火、拿破仑军队溃退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表现了战士们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歌颂了俄国人同仇敌忾精神和人民力量的伟大胜利。场面壮观,结构清晰,具有强烈时代感。
其中让我记忆最深的几句话:生命、生活,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被人感觉出它的美好的,在平时往往被人忽略的内涵。其实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于能够自由地享受阳光,森林,山峦,草地,河流,在于平平常常的满足。其它则是无关紧要的;最高的智慧只有一种科学——整体的科学,这科学解释整个宇宙,以及人在宇宙中的地位。要自己获得这种科学,就必须清涤并革新自己内心的“自我”,因此,在认识之前,必须信仰,并使自己趋于完善。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在我们心里放进了上帝的光,它叫作良心;人民战争的巨棒以全部威严雄伟的力量举了起来,并且不问任何人的趣味和规则,不考虑任何东西,愚笨单纯地,却是合乎时地举了起来,落下去打击法军,直到侵略者的军队全部消灭;没有人想到,承认与是非标准不相符合的伟大,不过是承认他自己的没有价值和无限的卑劣。
体会最深的是,这部小说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富有个性。他集中描写有本能智慧的人——以“耐心”为座右铭的库图佐夫;快快活活上战场、穿上干净的衫赴死、只求投奔造物主的农夫们;在污浊和饥饿中为自己的憧憬而满面笑容的法军俘瞄。而主人公安得烈性格内向,意志坚定,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彼埃尔心直口快,易动感情,缺少实际活动能力,更侧重于道德理想的追求;女主人公娜塔莎则是个情感丰富,生机勃勃,热爱大自然,接近人民,具有民族气质的女人。他们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这几个主要人物形象都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而以库拉金为代表的宫廷贵族的贪婪、虚伪和堕落的个性,也被赤裸裸地刻画出来,并进行了无情的鞭笞。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1000字四:(1069字)
<战争与和平>是一部巨著,但我一直是断断续续在读的,也许是自己对战争题材不怎么兴趣,至今我还没有看完,但我还是从中了解了我不熟悉的军人的理想和生活。
在各个国家,军人都是崇高和伟大的,都受到了人民的尊敬。但军人也是人,也有阴暗和脆弱的一面,部队中也有喜怒哀乐,也有争权夺利和勾心斗角。当兵的原因并不都是为了爱国、为了军人的神圣和荣誉。但不管出于何原因和动机,还是可以认为其行为是爱国的,因为如果在战时,军人首当其冲要奔赴前线,哪怕在战场上做了逃兵,我们也不能够否认其当初当兵的举动是值得赞许的。
军人并不都是勇敢的,特别是在战场上的表现,有怕死的,有投机的,有逃跑的等等,因此军人并不是勇敢的代名词。当然也有勇敢的军人。战场上越怕死越有可能死,越勇敢反可能不会死。有的军队把战争当作疯狂的游戏,喜欢玩好杀的刺激游戏,象老手般的进行大屠杀,这样的“勇敢”是对人类的犯罪。(读后感 www.guaze.com)
部队生活单一,军人无忧无虑,生活有规律,没有后方纷繁的纠缠。但在战场上决定军人生死的时候,军人还是会念起人间的感情和生活等,因为军人也终究是人。
军人近女色的机会比较少,但军队、军人也离不开女人,甚至在战争时也同样,且往往表现出军人对女人的更加疯狂的占有。
任何一场战争,哪怕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战争,不管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都没有军事天才,军事天才不过是后人的需要给其加上去而已。拿破仑的军事才能其实很臭甚至根本就谈不上什么才能,他在那次著名的战争中他的所有命令一个都没能得到执行,从而导致了他的晚节不保。即使拿破仑胜利了,也只不过历史赋予他使命的必然,胜利是各种条件和因素综合的必然,是历史进程中的一步棋罢了,无非是由谁来肩负下这步棋的使命而已。无论胜利还是失败,都不是个人所能够决定的,而是历史的必然。
战争的理由往往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往往都是卑鄙的个人感情在起作用,他们往往不顾几十万上百万生命而不顾,但他们往往会给战争加上各种冠冕堂皇的伟大的借口和理由。
要和平不要战争,战争是为了和平,为了和平有时又不得不采用战争的手段。鬼知道这些理论有什么实际意义。但追求和平的确是很艰难的,和平的实现也不可能在没有斗争中就能够完成的。即使没有战争,也不意味着真正的和平,只要战争的动因不消除,只要人类的道德存在问题甚至堕落,只要人类的劣根性还存在,和平也许是一种虚幻的假象。
战争是残酷的,战争是人类最凶残的游戏,战争是卑鄙的特别是战争的发动者,而战争目前又是人类无法避免的,主要是因为个人、集团、民族的利益的使然。正因为有了战争,人们更加向往和平,但也并不能够就此认为人会珍惜热爱和平。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1000字五:(1054字)
“人间的爱去爱,我们可以由爱转为恨;但神圣的爱不能改变。无论是死还是什么东西都不能够破坏它。它是心灵的本质。”这一句话,是《战争与和平》中的经典句。列夫·托尔斯泰的这本巨著,用极其平和的语调,流露出了对时代和人们的悲悯。
“桥炸掉了吗?”军官发问。“当然。”另一个军官洋洋得意地说。“代价是多少?”“不值一提,两伤一亡。”军官无所谓的耸耸肩。看到这里,不由自主地捏紧了拳头,有这样把生命当做是儿戏一样吗?但是转念又想,这不就是战争吗?死伤是肯定要有的,可是,这种将生命当做儿戏,漠不关心他人死活的事情,不就是只有军官阶级的人才做得出来的么?今日,在战场上,你冲锋陷阵,明天的今时,你就有可能沉睡在这个洒满了鲜血的修罗场。
战争本就是丧失人性的最野蛮的行为,为何还要想到什么爱、诗、哲学等人类最文明的东西呢?我认为这句话说的一点都没有错。已经是为了信念组成的不是战斗的战争,再谈到美好的东西,正是抵触的东西。但是,我又认为,在这时候,谈谈这些美好的东西没有错。说实话,本人是很佩服彼埃尔的。在任何情况下,温和却不懦弱。他看上去,是一种美好的结合。在最危难的时候,想到的不是绝望,而是美好的余辉。摇身一变成为别霍斯夫公爵的他,人生充满了戏剧性。这一部穿插在上流社会,不局限于一隅的小说,场面的波澜壮阔,是他成为经典的原因。里面的人物个性鲜明,让人难以忘怀。彼埃尔、安德烈、尼古拉等等,仿佛只要穿越时空,仍然可以触摸到,那些热血,那些真正的悲伤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就这样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生下来,人的各种欲望、丑恶一面尽情展现。情欲、贪欲,更多。库图拉夫也是一样,毫不在意地听别人说他是独眼龙,在军事上,兢兢业业,为国家效忠,尽犬马之力。最后,却因为别人的不满,军权移交。却竟然只呢喃一句,“我的时代,终于过去了”。也许,就像列夫·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所说:每个人都会有缺陷,就象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正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也许他是被上帝咬得特别多的那个苹果,所以,他是最被上帝所最爱的那人。
和平的前奏,总是需要流血和牺牲换来。明天太阳是否能依稀升起,没有人知道。狭小的车间中,娜塔莎和安德烈互相人性的宽恕。当战争结束,拿破仑的时代彻底过去,奥军取得胜利的时候,所有人都知道,真正的黎明,终于来临了。最后一句话,让人感触颇多:“我所能做的,只不过是令爱我的人都感到幸福。”那是小尼古拉的感慨,那个十五岁的瘦削少年所说的话。是的,既然已经和平了,我们所能够做到的,只不过是爱我的人都感到幸福而已。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1000字六:(983字)
有人说《战争与和平》恐怕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部小说了。
虽是初读这部小说,但我却也深深地被这部小说所吸引。我想,它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小说,不是说它的内容读不完,而是它所带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永远也无法将它全部占为己有的。
《战争与和平》这部小说以战争问题为中心,以库拉金、保尔康斯基、劳斯托夫、别竺豪夫四家贵族的生活为主要线索,展示了19世纪最初15年的俄国历史,描绘了各个阶级的生活,是一部再现当时社会风貌的恢弘史诗。作品中对人物的刻画别具一格,流露出了人性伟大的悲悯情怀,至今仍震撼人心。
自古以来对于战争,人们都有着各自的观点和看法,一些人认为战争是有益的,战争可以带来财富,带来利益。但一些人则认为战争是百害而无一利的,战争带来的只有死亡和痛苦。以前的我还很懵懂,不知道战争的残酷,真到读了《战争与和平》,我知道了,当和平的土地上硝烟袅袅升起时,也就意味着战争的开始。人们背井离乡,妻离子散,无家可归,孩子的眼中也都流露出了惊恐的神色,饱受痛苦与磨难。这个时候,我才明白和平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这部小说中,在人物刻画上,娜塔莎这个人物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起初她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虽然她并不是最美丽的女子,甚至长相有些平庸,但她却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年轻的娜塔莎,不甘忍受寂寞,最终经不起彼尔之妻爱伦的哥哥阿纳托尔的诱惑,而擅自约定私奔,但她对爱情的执着与追求,却也令人佩服。但娜塔莎是不幸的,这场令她不顾一切的爱情最终以悲剧收场。或许是娜塔莎在错的时间遇上了错的人。但娜塔莎也是幸运的,因为这场失败的爱情,和战火的洗礼,让她变得成熟了些,也更沉稳了些。
“每个人都会有缺陷,就象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正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这是我在这部小说中最喜欢的一句话。人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有缺陷并不可怕,也无须过度自卑,我们应该克服自己的缺点,积极面对人生,却不是卑微于自己的缺陷中无法自拔。乐观,亦是一种人生态度。
读完《战争与和平》,我在想它到底是一部怎样的小说呢?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它不是传奇,不是长诗,尤其不是历史记事。《战争与和平》只是作者想借以表达和能够在其中表达他所要表达内容的那种形式。”我想他说的实话,这部小说早已超脱了文学的形式,当我们读完它,我们就会明白,它是一笔最伟大的思想财富,而我们所了解的不过是它的皮毛而已。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1000字七:(998字)
读了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我不仅感受到了他的大师写作风范,《战争与和平》有“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之称。这部巨作以史诗般壮阔的气势,生动描写了1805年至1820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包括了法国侵略俄国、莫斯科大火、拿破仑军队溃败等故事,更描写了真实的拿破仑、库图佐夫以及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等历史人物。表现了战士们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歌颂了俄国人同仇敌忾精神和人民力量的伟大胜利。场面壮观,结构清晰,具有强烈时代感。
故事中的主人公形象鲜明,安得烈性格内向,意志坚定,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彼埃尔心直口快,易动感情,但缺少实际活动能力,更侧重于道德理想的追求;女主人公娜塔莎则是个情感丰富,朝气勃勃,热爱大自然,接近人民,具有民族气质的女人。他们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这几个主要人物形象都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而以库拉金为代表的宫廷贵族的贪婪、虚伪和堕落的个性,也被赤裸裸地刻画出来,并进行了无情的鞭笞。就像列夫·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所说:每个人都会有缺陷,就象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正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也许他是被上帝咬得特别多的那个苹果,所以,他是最被上帝所最爱的那人。
小说时代感强烈,它反映了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前途和人民作用的问题。“我倒下了么……我只知道,我再也不用举着旗子奔跑……再也不用为战争而烦恼了……”安德烈公爵静静地躺在地上。这句话令我印象深刻,它反映出战争其恶劣的本质,战争本就是丧失人性的最野蛮的行为。但我同时看到了俄国劳动人民在国家危难的紧急关头,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的英雄气概。这让我真正看到了人民的力量,人民才是国家的主宰者,小说中凄美的爱情故事更是感情真挚,文中既有四大贵族中的佼佼者,也有腐朽不堪的贵族败类,这是19世纪俄国社会深层次的典范。
和平时我们大家所共同期待的,但战争同时又不可避免,和平的前奏,总是需要流血和牺牲换来。明天太阳是否能依稀升起,没有人知道。狭小的车间中,娜塔莎和安德烈互相人性的宽恕。当战争结束,拿破仑的时代彻底过去,奥军取得胜利的时候,所有人都知道,真正的黎明,终于来临了。是的,来临了,经过战争的洗礼,这和平的曲调奏响之时,那旋律格外的欢快和动人。《战争与和平》场面壮阔、结构清晰、人物形象鲜明,有一种大海般恢弘开阔的美,因此,我认为《战争与和平》当之无愧的是一部了不起的巨作。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1000字八:(1050字)
其实不大想写《战争与和平》的,但《宇宙简史》是科学巨作,《世界是平的》是经济学的伤口写出来一定是一部科研报告或是一份市场分析。所以选了《战争与和平》,最喜欢的作品。
《战争与和平》记叙了俄土战争的始末,从黄帝写到贵族再到平民百姓,两本厚厚的大书,我选几个片断来写。
第一个是安德烈公爵血战后身负重伤,倒在血洗的大地上。是什么让他活下来?是天空,故土广阔壮丽的天空。
天空给了安德烈公爵如此强大的力量,让一个万念俱灰的人重拾信心。天空到处都有,也有很多人抬头仰望,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天空,伽利略看到的天空是他毕生追求的真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看到的天空苍凉悲壮,六王毕,四海一;秦始皇看到的天只怕是天下了。
那么我们看到的天空呢?说实话,我看天的第一反应是“看云识天气”,第二反应是“空气污染严重啊!”第三么应是祈祷明天有个好天气。偶尔,会有点诗意,也只是想到“小小的壳有大大的梦想,总有一天会找到属于我的天”之类的歌词,叫“歌意”也许更贴切些。
归根结底,第一反应是本能,第二反应是联系实际,第三反应是基于第一反应的条件反射。而偶尔——那是心情不好的时候,调节心情,音乐使人快乐。但安德烈他看到的天空只可能是一种信念,是忠诚是爱是不舍,我们不得而知,但是透过作者的笔可以看到作者本人。作者透过安德烈的眼睛,看到生的力量——不管出于何种信念。
和托尔斯泰比,其实,我们真的很幸福,而我们肩上的责任也更重。我们要让以后的人比我们更幸福。我们看的天空简单明快,是因为我们充满信心,而托老看到信念,是因为托老坚持的梦想。
第二个是战场写实,“看到法军后方的人说俄军一定能打垮法军,而看到俄军后方的人也这样说“。
战争是人类永远的主题,从刀剑到飞机坦克再到原子弹,还有不远的将来想必会出现的太空战舰。从几百个人到十几万大军再到百万雄师,谁知道。小说中上亿军人的战役会不会成真?一开始几个氏族,到村落,再到举国之一力,二次世界大战袭卷全球,哪一天,人类会用铁血一统宇宙。
一句话说的好:“战争是用牙解开舌头解不开的结”。人类的结太多太紧,宗教、土地、资源、民族……全用牙齿解开,不是要把太平洋都染红?托老在《战争与和平》中,写出了这样一种疑惑:民族与和平,哪个重要?
为了人类的未来,很多都应该放下,但通向未来的路太多,走不同的路的人都有,世界却只有一个。每个人都知道战争不好,但为什么总有人要战争?我不明白,难道,真的只为两个字:利益?
《战争与和平》太多太多的东西,只能写这么多。只是一些感想,写下来罢了,与你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