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读后感1200字一:(1231字)
《战争与和平》给了我这个小孩许多东西,包括宇宙万物运行的道理、人生的启发以及心灵上的慰籍。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皮埃尔这个人物,并在精神上把他当作一个知心朋友来对待。他随和、善良、落拓不羁、贪享受却又没有贵族老爷的架子,常常沉浸在精神世界里以至于显得魂不守舍,这些特点都让我感到亲切。娜塔莎很可爱,不过略显轻浮了些,所以一经阿纳托里诱惑便放弃了对安德烈的爱情。经历了战火洗礼后的娜塔莎沉稳多了,成熟多了,但同时她又失去了以往的活泼与快乐。安德烈则是另一种性格,他冷峻、聪明、善良、敏感,但遇事往往缺乏皮埃尔的那种宽容气度,所以常常后悔。安德烈的死很可惜,但除此以外,我们找不到一个更好的结局来安排他,毕竟在临死时他彻悟了。
《战争与和平》里面有很多精彩的片段,值得我们咀嚼回味,如罗斯托夫一家因战乱迁出莫斯科时娜塔莎与皮埃尔告别的场景。娜塔莎从车窗里探出头来,看到穿着邋遢匆匆走过的皮埃尔,就向他打招呼。他们简单聊了几句,皮埃尔因为痴恋娜塔莎又考虑到自身的处境而显得漫不经心,最后他向娜塔莎挥手道别:“明天,不!再见,再见了。”随即停下脚步落在了马车后面。娜塔莎则好一阵子还把头伸出窗外,对渐渐远去的皮埃尔露出亲切、快乐的微笑。
这一段特别使我感动,虽然他们之间的谈话非常平淡,几乎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但我仍然可以感觉到战争阴影下人与人之间的依依真情。尤其是皮埃尔那句:“明天,不!再见,再见了。”更加可贵。他似乎觉得这一分别,与娜塔莎将永无再见之日,战争逐渐临近,明天风雨不定,所以说出这么看似不经意却沉痛之极的话来。
有人说,托尔斯泰那种僧侣式的不抵抗主义使得他像个可笑的懦夫;又有人说,托尔斯泰属于农民阶级,他所提倡的农民宗法制观点带有很大局限性。对此,我要说,我们这个世界所缺乏的正是托尔斯泰的不抵抗主义。因为人类太好胜了,他们不但要超过自己的同胞,还想进一步征服那生养自己的大自然。很明显,人类是不可能征服自然的,他们将为自己的好胜付出代价,酸雨、臭氧层空洞、大气变暖,这一系列的事实难道不正说明了这一点吗?至于所谓的农民阶级局限性,那是不值一哂的,如果拿阶级来划分托尔斯泰这样一个伟大而超前的人物,就好比用米尺丈量地球,可笑透顶。
不管怎么说,托尔斯泰都是一位伟大的人物,他的思想是很多人无法理解的,所以,我们没有资格站在这么一个伟人面前指手画脚。尽管他不抵抗,偏向农民,但这毕竟是他自己的个性,像很多其他人的个性一样,我们没有理由不尊重。而且,我更认为,正是因为这种独特的个性,托尔斯泰才成其为托尔斯泰,否则他只是一介庸夫罢了。(读后感 www.guaze.com)
《战争与和平》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呢?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它不是传奇,不是长诗,尤其不是历史记事。《战争与和平》只是作者想借以表达和能够在其中表达他所要表达内容的那种形式。”他说的是实话。孟子也曾有过类似的言语:“吾辞达而已矣。”辞能达意,就这么简单。托尔斯泰认为,文学只是表现思想的一种形式,作为形式,它远不如内在的灵魂重要。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1200字二:(1253字)
读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我感受到了大家之作的那种深刻震撼。
故事的背景是在法俄交战之际,两国间战与不战的选择。而我,读到了四个人爱情中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个人当然是小说中的女主角——娜塔莎。她从一位活泼可爱、聪明美丽的小女孩成长成一位贤妻良母,她的爱情中有着战争与和平。她情窦初开之时,对安德烈一见倾心,最终,两人订下私密婚约。即将与心爱的人结婚,这对娜塔莎来说,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啊!这是她的和平之一。不幸的是,婚约的前提是要她和安德烈分开一年。这一年,正是对这位小少女的挑战,检验她对安德烈是否忠贞。但是,年轻的娜塔莎在这场战争中失败了,她无法忍受孤独寂寞,又经不起阿纳托尔的诱惑,两人商量决定私奔,因此,她与安德烈的婚约宣告无效。在这场战争里,娜塔莎失败了,但这并不是她的错,她太年轻了,没有生活阅历,上流社会的诱惑那么多,在那种社会黑暗的背景下,她注定要失败。尔后,安德烈被死神带走了,她在莫斯科遇见皮埃尔,两人便结为夫妇。这也算是她爱情中拥有的和平吧!毕竟,她是那么善良、聪明,上帝最终赐予她爱情的和平。
第二位是安德烈。他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英俊、忠实。他的爱情也有着战争与和平。一开始,他接受命令出国与拿破仑军队作战,他将怀有身孕的妻子莉莎送到父亲家。当他再次回来时,妻子因难产而死。看着死去的妻子,他感到无比孤独与懊悔,他后悔没能多陪陪她。这场因社会战争而引起的爱情战争,迫使他的爱情走向失败。然而,他又遇见了娜塔莎。娜塔莎对于他来说,就好像一股清新的风,不被上流社会所污染。清新、有活力,是一丝静静的和平。他很快与娜塔莎相爱,但娜塔莎的“背叛”使他又一次陷入爱情的战争之中。当娜塔莎在伤员之中发现他时,向他谢罪并热忱看护他。安德烈也以一颗和平之心谅解了娜塔莎,毕竟,他那么爱她。但死神最终把他带走了。我想,安德烈一生中最和平的事是与娜塔莎相爱,他爱她骨子里的纯洁清新,那种和平宁静的感觉。
第三位是皮埃尔。他的爱情在战争之后终获得和平。他的妻子海伦是一名荡妇,给皮埃尔戴上了绿帽子。当他发现妻子与好友多勃赫夫之间的暧昧关系时,找他进行搏斗。多勃赫夫输了,皮埃尔也与妻子分居了。后来,他加入共济会之后受到了哲学熏陶,接回了妻子。你可否想象,他与这顶绿帽子战斗,是多么不容易。小说最后,他与娜塔莎结为夫妇,是上天给他的慰劳,是他在进行战斗之后应得的和平。
第四位是皮埃尔的妻子——海伦。她是上流社会的交际花,但她对皮埃尔却没有一点真情。她总以为自己的爱情有多么甜蜜,有多么和平,自始至终,她的爱情都是在硝烟中度过的。与其说她是一朵交际花,不如称她为荡妇。她的爱情中从未出现和平的身影。她以为自己在享受爱情的宁静、和平,她错了,事实上,她的爱情是跳走在不同男人的怀抱里,多么可悲啊!当饿法再度交战时,她伦于战火之中,行为仍是十分放荡。最后,她因误服堕胎药而死。也许是上帝看她在爱情的战争中太过劳累,将她带到天堂去享受和平了。
在那个黑暗、道德沦陷的社会,战火相交的年代,爱情的和平只能成为战争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