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班主任兵法》这本书是一位优秀班主任的教育手记,充满了爱心、耐心和教育智慧。本书探讨的就是教师如何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做得更高明的问题。作者将兵法运用于班主任工作和学生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实,我很难想象《班主任兵法》是出自一位教龄仅7年的年轻教师之手。我读过之后,觉得这本书在实践和理论方面都具有许多创新点,主要是作者在班主任工作的实践和理论上反映了自己独到的做法和思考。
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提前,更是一名教师应具有的师德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教师就必须要有良好的师德。
教师对学生要充满爱心,以爱为本。教师的爱来源于对学生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学生年龄虽然小,但也有着同成年人一样的情感世界:懂得快乐与痛苦、羞愧与恐惧,有自尊心和荣誉感。《班主任兵法》中,对每一位学生,万玮老师始终怀抱着一颗爱心,去真心实意地关怀、热爱着他们。例如在《实践篇·一声叹息》中,他敏锐地发现了一个爱笑的女孩骤然间失去了往日的欢笑。他多方地打听了解原委后,他经常有意识地给女孩一个微笑,从不说一句重话去伤害女孩的自尊,经常在学业上关心她、鼓励她。正因为他的爱,让这位女孩有脸上重新绽放了笑容。
教师对学生应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急躁;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指责。我们要与学生交心,不妨蹲下身来或坐在学生当中与他们谈话,而不要让学生仰视你;不妨耐心听学生那不够流畅,甚至答非所问的话,而不去打断他。在《实践篇·乍暖还寒》中,万老师记载了自己与一位即将被处分的学生之间一次最奇妙的谈话。这位学生是一位问题学生,有小聪明,理科不错,但不用功,且率性而为,自控力差。因为感到学习糟,压力大,而离校出走,因此而即将被处分。面对这样的学生,万老师没有一味地狠批,而是认真地聆听,聆听其离校出走后的经历;推心置腹的谈心,了解其离校出走的前因后果;谆谆的引导,引导其明白一个有责任心的男子汉,应该对自己做过的事情负责,指导他释放压力的方法,教育他将来要做一个理智的人。
青春期的学生,他们明显有闭锁性与开放性并存的特点,他们排斥老师、家长等成人,有心事更想向自己的哥们、闺蜜、好朋友倾诉,因此,教师要融入学生的世界,才能知道学生们的想法,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让他们愿意主动倾诉他们的烦恼,进而成为他们的益友。教师的爱是一种责任,因为爱,才会有师生情感的共鸣,才会有教和学的同步,才会有师生角色的互换,才会有师生教学的互补。
读完万玮老师《班主任兵法》一书,我觉得受益颇多。更深刻的感受是我觉得教师工作,特别是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去不断学习、思考、反思,去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其次,我觉得师生间的斗智斗勇既富于乐趣,又充满挑战。学生真的是一个充满活力与朝气的群体,作为教师的我们能最真实、最近距离地感受到这种蓬勃的生命力,甚至是从他们身上汲取力量。在这毕业的最后时光,我也会一如既往地努力,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学识,不断充实自我,为接下来的实习与工作奠定坚固的基础。
【第2篇】
暑假期间,读了万玮老师《班主任兵法2·实战篇》,作者万玮老师不亏是全国三大名班主任之一,2006年上海教育年度十大人物。虽然是第一次阅读,陌生的文字,一读起来也会不由自主地沉浸在万老师和他的学生的故事中去。万老师那独特的班级管理方式,和学生们一起经历的酸甜苦辣,令我佩服,令我羡慕,更加令我向往。
万老师在教育学生方面常能引经据典,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他的“为人为学三境界”令我印象深刻。这不禁让我想到,近代的著名学者王国维曾经总结干大事的人必须经历三个境界。第一个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思是做一件事开始时热情高,期望大,却没有太多的体会;第二个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接下来付出投入多,但不一定马上看到效果,虽迷茫,但还在坚持;第三个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到最后,突破瓶颈,恍然大悟,一下子就明白了。教学、管理班级亦是这三重境界,从前理解这三重境界只是觉得诗很美,大概能说出一二见解,看完万老师的三重境界,又是一番品味。
万老师说:“第一个境界,是普通的境界。许多人庸庸碌碌过了一生,做事情也勤勤恳恳,但是效果通常都一般,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成就,到老的时候,他也觉得生活可能就是如此,一切都很平常。这个境界我们用一个字来概括,叫做庸。”说的直白,但很有道理。“庸”这个字我不觉得是个贬义词,在教师岗位上追求平凡,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上好课,管理好班级,平平淡淡也算是真,扪心自问对得起“教师”这两个字,对得起“为人师表”。
“第二个境界,我们说熟能生巧,一件事做得多了就会有技巧,有诀窍,效率就会提高,我们要去动脑筋,去总结,这叫做技或是术。”达到第二境界的老师,她一定是有自己的教育方法,学生从心里喜欢她,愿意听她讲道理,传授知识。这样的教师可以在很小的范围内做的很好,得到大家的认可,也可为学校、学区内教师的榜样。这样教学一辈子,小有成就,不断进步,教学生涯可谓是丰富多彩。其实这也是大部分老师追求的状态,尤其是年轻教师。
“第三个境界,一个人把自己的生命融入进他所做的事情中的,他的作品一定有他鲜明的人格特点,把自己的思想渗入进去,这称为道。”如果把“技”或是“术”称为小聪明的话,“道”可就是大智慧了。在教学中,这样的老师可谓是“大家”,像语文教学届的王崧舟、薛法根等等。他们把自身的品格融入到自己的课堂中去,每堂课生动有趣,见解独到,不仅使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听课老师亦是身临其境。多多少少的教师会模仿他们上课方式,这样“自成一派”教师就达到了第三境界。即使是这样,这些老师也在不断学习和探索,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还有全国著名班主任——魏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这种状态的境界,应该是教育生涯奋斗的目标。
古语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观,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班主任兵法2》这本书就好像一面镜子,让我感到自己的不足,可我也看到了“亡羊补牢,由时未晚”。除此之外,这本书还教给我很多班级工作艺术和经验,这些经验也极具典型性,它将使我受益无穷,它同时也让我相信:只要用心去播种,定能收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