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1200字篇一:(1293)字
最近,一下子读了几本书,并非泛泛而过,每本书读后都颇有感触。
一本是《往事并不如烟》,另两本是柏杨的《中国人史纲》和《丑陋的中国人》。
应该说,两个作者的风格迥异,一个似水,一个如火;一个如清茶,一个似热饮;口感不同,但都让人流连。
章诒和的回忆性文章,娓娓道来,把极其平常的日间琐事讲的生动活泼,一个个当时的人物,即使远离我的感知度和触摸,仍能让我体味到那一丝回忆中的苦楚与留恋,幸福与悲戗;许许多多让我原感觉陌生而遥远的名字,出现在她的文字中间,在她的日常生活当中,而借助她的回忆,仿佛自己也一同经历了一般。很奇怪,一般回忆的东西,并不是我所好,也并不能轻易打动人,毕竟那是别人的经历与回忆,很难有感同身受的体味。但是她的这些文章,很近、很轻、很有味道。这不是小说,但看的时候,自己竟然有读探险小说的错觉。自己也很想弄清楚这里面的原因,可能是因为那些人,那些事,还有章诒和的叙述方式和功力的原因。
因为她的这本书,我从一个侧面了解了中国那个年代的人、事、物,也一定程度上认识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悲与喜,他们的底色和他们的命运。最是文人,这句话或许很让一些人觉得不舒服,不过见仁见智。我觉得文章里提到,当她征求父亲该从事何种职业之时,他父亲对她说,“他最钦佩科学家和艺术研究者,因为他们最干净。”
很受冲击,很是惊愕,但回头想想,不是彻头彻尾的顿悟,绝不会有此感受的。
同时,我又看了柏杨老先生的两本书。我先看的是史纲,后看的丑陋的中国人,其实后者在高中的作文课上,已经有所耳闻,但并没有深读。关于这篇文章,还是我的同桌在课堂上读给大家分享的,我至今还记得她在课上高声朗读时的表情,说话间已经过去了10几年,她也为人母,可能也不会记得这件事了,不过,当时这本书里的犀利和火药味把我震的不轻,那种震撼久久不减。那是我知道了一个人,柏杨。(www.guaze.com 读后感)
如今,重读经典,褪去了少时的激动与兴奋,多了些沉稳和思考。
柏杨老先生,之所以说中国人丑陋,并不是他所愿,确是他所恶。从史纲中,可以看出,他对中国23千年的酱缸文化的深恶痛绝,对中国封建思想的仇视,对儒家的咬牙切齿。中国人丑陋,不在于品质,而在于人格缺失,缺失的不是自卑、不是自傲,而是自尊。一个缺失自尊的国度,是很危险的,也是很可怕的。仇富心理、阿Q精神、权贵思想,其实都是表面,而最底层的就是没有自尊的传统与底蕴。丑陋的中国人,丑陋在哪里?丑陋的不是我们的脸蛋,不是我们的如画美景,不是我们的数据报表,而是最为关键的人文休养与素质。
文人,也就是知识分子在当代,又有什么特点呢?我把二人的文章最对比,这样的读书方式很有意思,水火不容,但却相辅相成,火烧水开,功夫茶即成。我想到一点:中国知识分子有许多令人喜欢的优质,但也有令人悲哀的劣质。正如我们的国家一样,中国文人的特质,也正映衬了整个国家的特质。丑陋的特质和特征,不是常态,但是典型,柏杨老先生直接指着你鼻子骂你,什么东西!章先生,则会低声伏在你耳边告诫:这是不对的。
方式不同,对我而言,效果一样,都会让自己自省:人生该是如何,自己还有哪些不足,这是最低层次的满足,但在这个世事纷扰的世界,先满足一下又有何妨呢?
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1200字篇二:(1240)字
很久以前就读过台湾著名作家柏杨的这本书,当时读了以后,好长一段时间都深受刺激,书中把国人批得体无完肤,简直是惨不忍睹。至今还记得书中说过的几句话:“一个中国人是龙,一个日本人是虫;三个中国人是虫,三个日本人是龙。”可能句子有些变化,但意思肯定是不错的。这实际上是说中国人的团队精神不如日本人,合作与沟通的能力需要加强。中国人在一起合作办事,想的往往不是如何快又好的把事情办好,而是在想如何让别人多干,或是让别人出丑,而全然不顾事情办砸了,自己也是毫无颜面的。现在想来作者可能过于偏激了,但这样的现象绝非没有。
今年4月29日,柏杨病逝。于是再次看了一遍,几十年过去了,我们看看周围、看看身边,确实改变了不少。现在人们都在倡导“和谐社会、文明奥运、”,其实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仍多多少少的存在一些不文明现象,谁都渴望身处一个文明和谐的环境和氛围之中。
现在看了这本书,总结来说一句话: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我们的丑陋,是我们不能认识到自己的丑陋。一个民族是否能富强,不是在于它有没有劣根性,而是在于自己敢不敢去直视,敢不敢去改正。当时《丑陋的中国人》在台湾一经发表,马上就引起了轩然大波,虽然当时大陆已经改革开放,但是这本书仍没有在内地出版。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也已经宽容很多,这本书终于在大陆出版了,虽然没有美国人写《丑陋的美国人》后,国务院拿来当作行动的参考,也没有日本人在写完《丑陋的日本人》后,该作者被撤职。这本书带给我们更多的是理性的思考。很久以前,鲁迅先生就鞭笞过中华民族的劣根性,《阿Q正传》中聊以自慰的阿Q,《狂人日记》中人吃人的现象,《药》中,中国人的愚昧。
我认为真的就是美的,只要我们敢正视这种真。也许当前它其实不美,甚至丑陋,但只要我们去发现它、正视它,改造它,最终总能让它成为美好的东西。如果没有这种勇气、觉悟、决心,死要面子,羞羞搭搭,遮遮掩掩,硬是要为自己的丑陋找出美丽的借口,让错误永远发扬光大,那从个人到社会还怎样发展呢?
汶川大地震无疑是中华民族的一次大灾难,同时它也让中华民族经历了一次民族精神的大洗礼。震灾发生后全国人民迅速行动起来,解放军来了,武警官兵来了,医疗救护队来了,各种专业救援队来了,自愿者来了,车辆不通行就徒步跋涉,地上过不去就空降、水运,争分夺秒赶往重灾区,捐款捐物甚至成了靠乞讨为生的残疾乞丐的自觉行动。
据此,有论者指出,“此次中国人在全民抗震救灾中所表现出来的伟大而崇高的精神和种种美德,震撼全国,感动世界,激励国人,影响世人,使丑陋中国人的陈旧理念不堪一击”,并声言“永别了,‘丑陋的中国人’”。
在这场灾难中,13亿中国人民没有旁观者,心相连,情相系,谱写了一曲悲壮的民族之歌,再次向世人证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不仅没有被市场经济的趋利性而冲击“滑坡”,反而在这场天灾中被发酵得更加馨香醇厚。然而,笔者以为,只有13亿同胞共同努力,将在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大背景下表现出的良好民族精神继续发扬光大,我们才能真正与“丑陋的中国人”永别。
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1200字篇三:(1273)字
中国人的丑陋,如同阿Q精神一样,基本上是每个中国人都具有的心理特征。就像我们的脸一样,具有中国特色。
二十年前的书放到现在来写读后感,固然有些过时,毕竟沧海桑田,毕竟物是人非,书中的很多言论已经不适合当今社会现状,但是,还有很多东西没有改变,毕竟是民族劣根性,毕竟是几千年遗留下来的“光荣传统”,不是说改就能改的。更何况,在这二十年中,又有许多新的陋习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所以,对于21世纪的中国人,《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仍然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中国人之所以丑陋,我认为其根本原因就是太虚伪,太爱面子,以至于几千年来都没有勇气去面对自身的病症,哪怕有向癌症发展的趋势,却依然蒙着眼睛自诩为“泱泱大国”、“礼仪之邦”,尽一切可能与手段来掩饰自身的缺陷——你说中国有缺点,是因为你生活的环境不如中国,你嫉妒罢了;或者是你担心中国崛起了会吞了你们那可怜的小国,所以想在此之前尽一切办法来打击我们龙的传人的信心而已。
什么宇航员只能看见长城,什么中华民族是和犹太人并列的世界上最聪明的两个民族,说实话我听了真的觉得脸红。拿这些子虚乌有的东西来自我陶醉,让自己的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使得自己在自己的世界成为强者。
很多中国人都听过这么一个笑话,一对父子在坐公交车,坐了一会孩子悄悄的对他父亲说:“爸爸,有人偷钱包。”这位父亲急忙小心示意孩子不要说话,就当作什么都没有看见。等到下了车,父亲突然发现钱包没了,就责备孩子不注意帮自己看好钱包,可是孩子却说:“爸爸,我刚才给你说有人偷钱包,你不是不让我说话么,那个人偷的就是你的钱包啊!”真是对中国教育制度的绝妙讽刺啊。
在中国,家长从小就教育孩子“见了坏人一定要躲”的理论,致使现在街上小偷技术含量越来越低,因为偷窃的时候,即使被发现也不会有人上前伸张正义,1VS1小偷的胜算还是比较大的,更何况大部分受害者还是女性。
在国内,大家都是中国人,不帮忙就算了,因为毕竟都是“自己人”嘛,没必要搞得“自相残杀”么。那出去了总该团结点了吧,呵呵,那只是个美好的愿望罢了。我有一个在英国上学的朋友,她给我说,在英国,她宁愿和一个有种族歧视的当地人在一个小组作实验,也不愿和中国人在一个组,因为那样至少不用担心因为试验会涉及到自己未知领域而对方却宁可试验失败也不愿透露自己的知识这样的问题。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在世界立足,好的传统是必不可少的。德国人杀犹太人是因为他们太聪明了,而日本鬼子侵略中国却是发现中国好欺负。一个日本人是一条虫,三个日本人是一条龙;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是一条虫。自私,猜忌,迂腐……有着这么多缺点的民族,怎么前进?就好像是我们那些公路上跑的经过改装的小货车,已经严重的超负荷了。要想大步前进,就必须甩掉这些包袱。《丑》就像一面镜子,直接照到了国人的内心深处,那片最丑陋,最黑暗的地方。柏杨老先生,已经为我们开好了处方,接下来怎么做就要看我们自己的了。要想从根本上铲除中国人的陋习,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只有以《丑》为鉴,时刻审视自己身上是否还有那些丑陋的毛病。有则改之,无则加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