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千阳读后感1200字篇一:(1237)字
《灿烂千阳》作者卡勒德。胡塞尼,生于阿富汗的喀布尔市,后随父迁入美国,《追风筝的人》的作者。
这篇小说是介绍阿富汗三十年历史的揪心记录。女人的地位,战乱,粗鲁的没有文化修养的男人,野蛮的世界。在岁月静好的祖国看着这样的书,实在难以想象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地方存在,还有人们遭受着这样的生活。
故事是围绕两位女子展开的,一位叫玛丽雅姆,她是扎里勒汗的私生女,哈拉米。跟着佣人母亲住在父亲为他们盖得泥屋中,15年后因为想要跟父亲其他孩子一样可以跟父亲萦绕的生活而失去了母亲,失去了一切,被迫嫁给了拉希德---比她大30岁有余的鞋匠。离开了赫拉特,去了喀布尔。从此过上了闭塞,奴役和被殴打的暗无天日的生活。
另一位叫莱拉,是位美丽的少女,有着青梅竹马的伙伴塔里克,慈祥有修养的父亲,因为两个儿子上战场而伤心欲绝的母亲法丽芭,在她十四岁的时候战争毁了她的一切,两个哥哥战亡了,父母被炮弹击中去世,塔里克跟着父母远走他乡据说也受炮弹袭击而去世,她自己也受了伤,为了肚子里仅有的与以往生活的联系、记忆她选择嫁给了救了她的老鞋匠拉希德,生了女儿阿兹莎以后她跟玛丽雅姆在共同的苦难中成为朋友。终于在忍无可忍的殴打面前他们反抗---玛丽雅姆杀死了拉希德,并去投案自首,莱拉带着阿兹莎及察尔迈伊跟着塔里克在巴基斯坦开始了新的生活。
国际维和部队赶走了塔利班以后,怀着对祖国的思念,对父母的思念,她开始听到爸爸的声音在她脑子里想起:你想成为什么样子的人都可以如愿以偿,莱拉,他说。这一点我很清楚,我还知道等这场战争结束,阿富汗将会需要你。
莱拉也听到了妈妈的声音,她记得当爸爸提议他们离开阿富汗时,妈妈的回答“我想看到我的儿子梦想成真。当阿富汗解放的时候,我要亲眼看到,这样那两个孩子也就看到了。他们会通过我的眼镜看到”。然而,对于莱拉说,最迫切的还是为了玛丽雅姆,玛丽雅姆因为她的生活而死去么?莱拉问自己,玛丽雅姆为了她--莱拉--能够在外国当一名女服务员而牺牲了么?或许只要莱拉和她的两个孩子平安快乐,无论莱拉做什么,玛丽雅姆都会觉得没有关系,但是莱拉认为有关系,突然之间,她认为非常有关系。
想着回到祖国的怀抱塔里克兴奋异常,头疼都不再有了。察尔迈伊终于忘记了他亲爱的野蛮的爸爸,视塔里克如父亲般的信任。莱拉来到玛丽雅姆出生生活了十五年的古尔德曼村,延循着玛丽雅姆的生活的轨迹:
莱拉看到玛丽雅姆将纱线贴到大头娃娃的头上,再过几年,这个小女孩将会变成一个对生活没有太多要求的女人,她将不会给别人添加负担,将不会透露她也有悲伤、失望和别人嘲笑的梦想,这个女人将像一块河床里的岩石,毫无怨言的忍受着流水的冲刷,然而她的圣洁将不会被玷污,她将会变得更加高贵。莱拉已经从这个女孩眼睛看到了某种东西,那是藏在她灵魂深处的某种品质,那是拉希德或是塔利班都将无法将之摧毁的信念,到头来,这种东西将会成全了她的解脱和莱拉的获救。
最重要的是,玛丽雅姆就在莱拉的心中,在那里,她发出一千个太阳般灿烂的光芒。
非常值得一读的一本书。
灿烂千阳读后感1200字篇二:(1187)字
寒假最大的收获莫过于读了《灿烂千阳》。这本温暖而又残酷的书牢牢拴住了我的心灵。玛丽亚姆和莱拉这两个名字久久萦绕在我的心头,挥之不去。我为玛丽亚姆的死深感悲痛。我认为她理应得到上帝的宽恕。因为这个悲剧是由这个动荡不定的社会所造成的。如果没有家庭暴力,就不会有她的所作所为,她是迫不得已而为之的。我看到了人的渺小。法官固然同情玛丽亚姆的遭遇。也理解她。可她身为一个小小的法官又能怎样?是塔利班控制了这一切!他也无能为力。他如果宽恕了玛丽亚姆,自己也会性命难保。在黑暗的社会里,一丁点儿亮光终究会被黑暗所吞噬,成不了大气候。她们受尽了磨难,拉希德根本不把她们作为人来看待,仅仅是一个生孩子的工具。而她们又能如何?只有一个字,忍!在动乱的社会之下。惟有忍耐才能使她还保留着一个真正的自我。惟有忍耐才能使她们还保留着自己那宝贵的尊严。这个社会真正实现男女平等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妇女必须穿着布卡才能出行。且出行时必须由男人所伴同。如没有遵守,擅自一人前行,所带来的只能是棍鞭的惩罚。她们失去了做人的尊严。只能默默地接受,默默地顺从。她们甚至没有反抗的权力。才14、15岁,就被家人逼迫所出嫁。早早的失去了童年,过早的看到社会的残酷。这个社会令她们丢掉了许多,许多。社会需要改革,需要还给她们自由、平等。需要使妇女真正获得解放。我为玛丽亚姆和莱拉所动容。她们给予了对方最真挚的情感。告诉了我们即使社会再阴暗,温情也依然存在;那股暖流直抵人的心底,汇成爱的海洋。惟有彼此都付出,才能铸就坚固的情谊之墙。看到玛丽亚姆的就义,看到莱拉访问玛丽亚姆的故居时,我的眼泪不听话的流了出来,心里泛起了一次又一次波澜。这造就了一种美,一种悲剧特有的美。是那种夕阳西下的美,只有在恶劣的环境下所产生的情感更就能打动人的心弦。如果我有能力,我一定要还给阿富汗妇女们一个属于她们自己的季节。也正如文章所说:“玛丽亚姆就像是河床里的一块岩石,经受着流水的冲刷”。不错,玛丽亚姆忍受着重重的家庭暴力以及社会不平等的待遇,但在她的心灵深处,依然藏有高尚的节操,只是不肯流露。她已深受社会的摧残。但当另一位心存高洁的人——莱拉来到她身边时,她的心门不由自主的打开,情感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对于情感的需求与寄托,只不过有些人是不善于表达的。惟有情感才能激起新的感情。这种情感促使玛丽亚姆获得了最高的救赎,促使莱拉过上了新的生活。书读完了。我的心灵受到一次又一次的冲击,一次又一次的洗礼。在刹那间,我突然明白了书名的真实含义:太阳不会计较任何一块土地。它的灿烂的光芒会照射到世间的每一个角落。它会给阿富汗带来光明,使它暖暖的照在每个人的心上;而玛丽亚姆与莱拉的情谊就如同那悬挂在高空中的太阳,它永远光芳万丈!我希望和平与自由真正有一天能来到阿富汗,能让那里的男女老少真正感受到宛如春天般的希望与光明。
灿烂千阳读后感1200字篇三:(1179)字
《灿烂千阳》以两个女人的一生作为主线,讲述了在动乱中阿富汗人民的生活,更让我清晰地看到了生活在那里的女人的不能自主的悲惨命运。
莱拉是幸运的,从小在开明的父亲呵护下无忧无虑地成长,随着房子被击中父母离去,她被希拉德救出,却又被希拉德设下的圈套误以为塔里克已经死去。她想逃跑,但意外发现自己有了塔里克的孩子,为了这个孩子她违心地嫁给了希拉德。但是经历了种种磨难她最终得到了她想要的幸福生活,那就是与塔里克还有孩子们在一起。
玛丽雅姆作为一个“哈拉米”(私生子)从出生便注定了一生的不幸,从那么期盼父亲的到来到去找父亲结果被远嫁到遥远的地方,离开了家,母亲因为她的出走而自杀,希拉德是个残暴专横的人,常常毒打她,也打莱拉。曾经与母亲娜娜在房顶看月亮,在树下看落叶,在河边钓鱼的日子只能是美丽的回忆,快乐只属于过去。最终,她选择自己一人承受杀人的惩罚不肯与莱拉共同离去。
命运让莱拉与玛丽雅姆相识,并同在一屋檐下受着希拉德的非人折磨,从最初的敌视到后来的亲密如母女一般,莱拉在玛丽雅姆的帮助下(与希拉德对打中打死了他)脱离了苦海,而玛丽雅姆却被执行了死刑。但是玛丽雅姆在最后是平静淡然的离去,她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得到了莱拉与莱拉孩子真心的爱,她用自己的最后力气帮助了她们,她觉得自己这么做是值得的。而当莱拉回到玛丽雅姆生活的小村庄,见到了玛丽雅姆生前喜爱的毛拉之孙,并打开了玛的父亲留给她的东西与信,莱拉哭了,玛丽雅姆的父亲扎里勒的忏悔与道歉来得太晚了,一切都成为了迟到的爱。
此书之前,我先看过了作者的前一本《追风筝的人》,印象颇深,那里的人们的生活似乎就在眼前。于是便买下了这本《灿烂千阳》,这已经是第二遍阅读。书引领着我用眼用心去领略这个国家的风景、人物、事件。没有机会也不大可能走到更多地方的我,使得书发挥了它巨大的作用,使我这个井底之蛙能够读到并感受到那些未曾感受和经历过的体验。也许我还是不能更深刻的领会书中的内涵,还是无法想象那里的人们的生活状况,对一切仍只是停留在表面,只是肤浅的认知,但是,这已然为我打开了一扇窗,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与更纷繁复杂的命运。
初看《追风筝的人》与《灿烂千阳》两书的名字,我错以为应该是轻松快乐的故事,当翻开书,一页页一字字地认真读过之后,便发现我真是大错特错了,虽然作者为这两个故事设置了还算不错的结局,但其中间的波折、痛苦、欺骗、暴力、水深火热却更让我记忆深刻。不知道灿烂的千阳是否能够最终照耀在他们身上,不知道风筝是否最终能够快乐地飘扬,只有祝福、只有祈盼。当经历了如此创伤的人们重新看见灿烂的太阳与舞动的风筝,那将是一幅更加美好与幸福的景象吧。
虽然此书的内容已经了然于心,但是不会妨碍我的再次阅读。每次的阅读都会有新的视角、新的感悟,每长一岁心智也会随之增长,对事物的看法也会有所改变,所以,一本好书是可以看许多次而不厌烦的。(www.guaze.com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