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腿叔叔读后感1200字篇一:(1276)字
在这学期暑假的读书单上,有十几本书的推荐。家长们都很支持,马上带着孩子跑到书店去买了。我从祺浩同学处借了《长腿叔叔》。这本书我早就了解它的大概,似乎还看到过由它改编的电影片段。而今分两口气读完它,沉淀在心里的尽是甜甜的味道。
一个在孤儿院长到17岁的孤儿,一个穿着别人施舍的衣服一直担心被衣服的主人揭发的女孩,一个每天除了学习,剩余时间得为孤儿院工作的大小孩,幸运地得到有钱理事的赞助,获得读女子大学的机会,附加条件就是每月给那位赞助理事写一封不得奢望回信的信。这位可怜、孤独、聪慧而又幸运的女孩,就是茱蒂。“长腿叔叔”是茱蒂对那位她只看见过模糊背影的理事的称呼。此书从第二章到最后八十二章,都是茱蒂写给长腿叔叔的书信,主要是茱蒂学习情况、参加各种活动的介绍。这一封封信件,展现了一个善良、独立、心灵自由、懂得感恩的少女形象。
孤儿,这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很多人并不清楚。或许《雾都孤儿》等书籍中我们曾经感知过,或许有心的你去恩美福利院曾经见过,或许电视、电影中也有过他们的缩影,但毕竟那只是一闪而过,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那一种非常遥远的生活。在《长腿叔叔》的导读中,艾柯提出,“一生做一次孤儿”。是啊,我们的一生被一种叫做“理所当然”的元素所包围着:我们理所当然地享受父母的爱,理所当然地索取爱人的心,我们理所当然地拥有着我们所拥有的一切,享有的同时似乎还在遗憾于我们的丧失、不满于我们的所得。
有人劝解过我们:“如果每个人在他生命的初始阶段患过几天盲聋症,这将是一种幸福。黑暗会使他更珍视视觉,哑默会教会他喜爱声音。”(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史铁生《病隙碎笔》)他们说得多么真诚,我们在对他们的真诚无比感动时,并不见得会改变自己的行为,常常依然故我。
有人提出“感恩”,这真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概念。茱蒂是一个懂得感恩的女孩,她惭愧于两门学科不合格,之后更加发奋学习;对于收到的圣诞礼物,在像每个正常的女孩一样欣喜的同时,有过拒绝;在收到第一笔稿酬时,她第一时间将一张千元支票用来偿还对理事的亏欠……种种可见,茱蒂并不是一个理所当然的女孩。在几年前,银行推出学习贷款,在校学生可以申请贷款,用来完成学业,并签订合同,工作之后偿还。而今这种活动渐渐地销声匿迹了。据悉,银行迄今仍然为那些人没有及时偿还而犯愁。这是不是不同呢?这就是不同。
“相信童话”,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梅子涵如是说。美丽的童话与美丽的心灵有关,它微笑着在善良的茱蒂身上绽放。“善有善报”,我一直任性地坚信着这句土不拉机的话。
好的书,都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她能端庄我们的行为,净化我们的心灵。《长腿叔叔》就是这样一本书。
长腿叔叔读后感1200字篇二:(1152)字
昨晚看完了简·韦伯斯特写的《长腿叔叔》,感觉满满的正能量。作者笔下的茱蒂不仅美丽,而且拥有乐观、向上等等美好的品质。不过她也有不少瑕疵,却也正是这些瑕疵使得她生动而又真实:孤儿院的生活呆板、限制人的自由,院长太太挑剔、爱说教,因此她毫不掩饰地表现出对生活了18年的孤儿院的厌恶;她也非常坦然地承认自己没有教养;听同学讲自己的家人、谈论她不知道的东西时她感到羡慕;她也对美丽的衣服和漂亮的装饰品毫无抵抗力……不过大学四年丰富多彩的学习、阅读和生活经历使她完全从有不少缺点的丑小鸭变成了独立,有才华,有想法,善于认识、解剖以完善自己,有魅力又有点“可爱的”固执的“文学学士”。
虽然她修的是文学学位,但是不仅学习了法文、拉丁文、历史、戏剧等文科类课程,还选修了几何学、化学、生物学(还解剖了蚯蚓和青蛙)等理科类课程。不知道国外现在的大学教育课程如何设置,但是相比较自己的课程结构而言,我觉得还是挺失望的。其实我一直是不太赞成文理分科的,虽然我的理科真的很差,我就是一个典型的文科生……接受教育阶段,我想获得较为全面的知识结构,但是现在的大学教育却在向着职业教育的技术化方向发展,学科分类越来越细。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工作都在向着精细化的方向发展,虽然有很多条理由可以说明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科学的,但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与全面发展相背离的呢?我自己也陷在这个矛盾的漩涡中难以解脱。
我一直都是喜欢happyending的,最后看到茱蒂和长腿叔叔消除了误会即将“快乐地生活在一起”也非常高兴。但是看到豆瓣上有人用阴谋论来分析长腿叔叔对茱蒂的资助,说他是有目的地将茱蒂培养成了一个自己理想的伴侣,甚至阻碍茱蒂与其他男生的接触,就感觉不是那么开心了。如果只是纠结于这个问题,为了维护我的观点,其实我也可以找出很多细节推翻这种阴谋论的解读。但是我真正纠结的是:第一,我总是习惯于从好的一面看待问题,但是总是有很多人喜欢从反面为之。如果一件事情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为什么就一定要怀着恶意去揣测别人甚至攻击别人呢?生活中这种事例不胜枚举,无论是遇到还是只是单纯的看到,都让人感到不舒服。或许潜意识里我是一个性善论者,而且tooyoungtoosimple,不过假如生活真的欺骗了我,我也只能学鲁迅文章里某人那样感叹“人心惟危”了。不过,我还是坚定地希望自己努力地成为向日葵一族。第二,还是要感慨一句自己真的是tooyoungtoosimple,在看到阳光的一面的时候,除非真的碰得鲜血淋漓了,我总是忽略了阳光背后的阴影。全面地看待一个问题,是我所追求的,却也是我所缺乏的,尤其是面对理智与情感的对抗,情感的小孩毫不犹豫地狠狠揍了理智的小孩的时候。不得不承认阴谋论的分析者真的很厉害,接受平凡,但是不能接受平庸。小虫虫要继续加油!(www.guaze.com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