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1000字篇一:(1003)字
利用五一放假的时间,我阅读了华语世界第一本身心灵小说——《遇见未知的自己》。看了这本书的一部分,我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这本书以一个成长经历不顺,家庭关系不和睦的女人和一个住在深山中的神秘老人,通过对话的形式,对我们人生的追求,以及在这一追求过程中,我们是怎么迷失自我,为什么会迷失自我,怎样找回真我等问题进行了讲解。
在第一章,作者就开门见山提出了“你是谁”这个问题。是的,我们是谁?或许,基本所有的人都会如书里的女主人公一样,会回答自己的名字,或者是自己的职业,或者是自己的性格,等等。但这所有的回答仅仅只是我们的一个代号,不能表示真正的我们。老人一句简简单单的“你是谁”,却问出了世间最难回答的问题,同时也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问题。
为什么我们回答不上“你是谁”这个问题呢?那是因为我们都迷失了自我,迷失了真我。在被物资和利益充斥着的世界中,我们追求财富,追求权利,追求快乐。却忘记了我们原本最为根本,也最为单纯的追求,用作者的原话,就是爱,喜悦,和平这五个字。爱,是无条件,不求回报的真爱;喜悦,是从内心油然而生的,一旦拥有,外界夺不走;和平,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然而,为什么这是我们所有人都想着去追求爱、喜悦、和平呢?因为我们曾经拥有过,它们让我们感觉到快乐,感觉到幸福,让我们愉悦。只是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受到了来自大人们的世界的影响,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这些曾经拥有过的美好的事物,也正因为它是美好的,我们都在不经意间追求这些曾经属于我们自身的东西。
但是,真我和爱、喜悦、和平又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真我就是爱、喜悦、和平。自古的智者所说的话,所做的著作,无一不是在说明一件事情——我们的本质便是爱、喜悦、和平。
那这和我们迷失自我又有什么关系呢?
书中,作者用五个同心圆来解释的。在最中间的圆里写上真我∕爱,喜悦,和平!然后在最外面的一个圆上写着角分扮演,身份认认同,里面第二个写着思想,第三个写着情绪,第四个写着身体!上面还写到身份认同—觉察!思想—检视,情绪—臣服,身体—联结。
我们失去了与真我的连结,但是人类还是得要有“自我感”,于是我们向外发展,认同于我们的身体、情绪、思想和角色、身分等,而一般人所谓的“小我”、“自我”于焉产生,汲汲追求外在的、物质的东西,以寻求满足。所以我们在现实中失落了真实的自己。
目前我只阅读了一小部分,所以只能说这一些,等下次阅读跟多了,再与大家分享更多我的读书心得!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1000字篇二:(1119)字
《遇见未知的自己》是张德芬写的一本关于现代都市人应该怎样活着的哲理小说。这是一本关于都市人身,心,灵修行的书。这本书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小我,什么是真我。所谓的小我,就是受外界的一切而影响的自己,而什么是外界的一切呢,也就是说金钱,名利,地位,权势,以及一切身边发生的事情,包括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虚荣,这些都是小我的表现,小我会被身体里的潜意识所控制,也就是说时候有些事情你会不由自主的去想,去争。而做到了也未必就会得到真正的快乐,即使是快乐,也是来自外界的,一旦外界的让你感觉快乐的源头不在了,自己会很痛苦的。而身体里的那个真我呢?那个真我不会随着一切的改变而改变,甚至于有一天我们离开了,这个真我也不会消失!而通常能做到真我的人我想是少有吧!
《遇见未知的自己》一文中有许多富含哲理的句子,而这些句子和以往我所认为的略有不同。在以往的岁月中,常听到的一句话是“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因为父母是命中注定的,是唯一的,他们对你的爱不会掺假,不求回报,是无私的,是伟大的,是这个世界最美好的事物!而朋友是你自己结交的,道不同不相为谋,既然你选择了这个人当你的朋友,那你们之间也就能交心,那在你有困难时,朋友就会来帮助你。我想这大概是很多人都认为的观点吧。但是,在《遇见未知的自己》一文中,却有着这样一句话:“亲爱的,外面只有你自己,没有别人。”是的,除了那么几个患难之交见真情的挚友外,都市中所谓的社交圈中所结交的朋友,都是有目的性的。此外,朋友会经常随着岁月的流转,环境的变迁而更新,对于朋友的好坏也不是那么容易区分的。所以,求人不如求己,别人也许会不求回报的帮你,但是绝不会在损害自己利益的基础上帮你的!所以,只有自己足够强大了,我们才能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好好地生活下去。所以,只有自己足够强大了,我们才有能力保护自己想要保护的人。所以,只有自己足够强大了,我们才不会在生活的重压下迷失自己。
《遇见未知的自己》一文中,有这样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是谁?我不是谁?这是文中两个白袍老人的问题,我已有了我自己的答案:我就是我。我不是别人。每个人都像生活在一个看不见得牢笼中,放不开手脚,害怕碰壁。这个牢笼可以是法律、可以是道德、更可以是我们心中的榜样。每个人都说过,至少心中暗暗想过,将来要成为某某。可是这个世界上已经有了那个某某,这就够了,为什么你还要去当别人的翻版呢?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无可取代的。做自己,活出自己的风格、活出自己的风采、活出自己的风范,活出自己的人生。
《遇见未知的自己》,每个人读有每个人的感受,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读会有不同的感受。也许,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当我重拿起这本书读时,我会有不同的领悟和感受。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1000字篇三:(1125)字
台湾女作家张德芬的第一本身心灵小说《遇见未知的自己》,在台湾创造了出版4个月销售3万本记录。这本小说曾触动了很多读者的心灵,为读者开启了全新不同的人生观,为读者提供了身、心、灵方面一个很好的入门地图。
小说《遇见未知的自己》介绍的是主人公若菱在经历了生活、工作中的波折,自己穷于招架时,偶遇一位智慧老人。在老人的启发、引导下,若菱最后终于战胜各种困难,也终于成长为一个不但能够自己摆脱困惑,而且能够帮助别人的智慧型的人。
如今社会生活节奏愈快,人们来自工作和生活各方面的压力不断加大。虽说“四十不惑”,但是即使四十过了,能真正做到的“不惑”的又有几人?若菱的遭遇和困惑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可能发生,但是若菱所遇到的智慧老人却是可遇不可求的。我真庆幸自己接触到了这部小说,开始是听MP3,听的感觉就是很晦涩难懂。直到读到这些文字时,才稍感理解!其中有很多的语言让我感到振聋发聩。
老人也保证,所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经过仔细包装的礼物。只要我们愿意面对它有时候有点丑恶的包装,带着耐心和勇气一点一点地拆开包装的话,我们会惊喜看到里面深藏的礼物。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有纠结、失落、郁闷甚至绝望的时候,但是当我们咬紧牙关坚持过来后,确实能发现,原来每一次事件都是一个宝贵的财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很难说它不是一件很好的礼物呀!
真我就是爱、喜悦、和平?任何能丢弃自己不实的身分认同,而且不被自己的思想、情绪以及身体所限制和障碍的人,都能展现出真我的特质。我们失去了与真我的连结,但是人类还是得要有『自我感』,于是我们向外发展,认同于我们的身体、情绪、思想和角色、身分等,而一般人所谓的『小我』、『自我』(ego)于焉产生,汲汲追求外在的、物质的东西,以寻求满足。
看到这句话,心里真有惭愧的感觉,因“小我”的不时突显、膨胀,真我的不知所踪:上周日儿子终于同意去眼镜店,最后经过验光配了一副175、150度眼镜时,“自我”的膨胀使自己不能接受这件事,感觉以前一直自诩的“儿子的眼睛是我这个妈妈给保护好的”已经再也不能说出口了!儿子戴的这副眼镜严重伤害了我的骄傲!而且一个曾经的淘气小男孩几年之间变成一个眼镜先生,我实在不能够接受如此突兀的变化?!
而我又怎么能不接受这样的变化呢,不接受的结果就是自我折磨,小说还在告诉我们“所以破解情绪障碍之道,最重要的就是臣服。第一个层面的臣服,就是接受事实,现在要做的是第二个层面的臣服了--臣服于你因事件而衍生的情绪,不要与它抗争。"
我也只好慢慢地“臣服”于这件事了……。
读了这本小说,有如遇见那个未知的自己,一直以为是别人的自己!于是曾经的很多困惑都释然了,很多事情都不再那么耿耿于怀了。
天高气爽,云淡风轻,心的天空明净如水。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1000字篇四:(1025)字
这是一本修身心灵的书,看到一半,就会觉得有些枯燥,难以消化的,但坚持读下去,就会有所感悟。
当今社会,工作压力大,人才竞争强,婚姻的强迫性和随属性多,方方面面的不如意给人的心灵带来很多困扰。有的人心灵敞亮,不钻牛角尖,就会少了很多烦恼,多了很多机会和快乐。有的人心地狭窄,就会困在自己的栅栏里,再也突破不了自己的心门,看不到广阔的天空,半生都让自己活在炼狱里,不得安宁。
其实要说舒心,谁能说自己是绝对的快乐?人要顾忌很多,想要的很多,付出了很多,收获的却不一定如期望的结果那样丰厚。这是人生经历的必然,不能总是耿耿于怀,要勇于放开那份沉重,积极地向前看,才能看到希望和未来。
这本书给我的感触有一点很深刻:人要学着问自己,我是谁?我想要什么?
很多受到烦恼困扰的人肯定没有好好地问过自己,为什么自己把自己困在烦恼里不能逃脱出来,而是一再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其实就是缺乏自问,自审的勇气。
对于感情伤害,很多人都只看到自己遭受的委屈,不肯直面自己的错误,一再地把责任规划给对方,好让自己有理由去指责去恨,或者获取旁观者的同情,殊不知,越是这样,越是把自己逼向了死角,把自己逼上了不想回头的路。
我们去爱自己亲爱的人,总是以各种借口去强加给对方,让对方顺着自己的意愿去做,好像这样才是爱。看完这本书以后我才明白,爱,其实更应该懂得放手,不要事事干预,事事操办,这样既疲累了自己,也伤害了对方,让对方变成一个无所事事,甚至颓废的人。
为人处世时,我们的心态决定着周围人的人际圈儿,跟你走得近的,说的来的,都和你在同一个磁场里共振,引起了正能量的共鸣,这就是同味相投。相反,有些人总是让人难以接近,人们都会敬而远之,那说明你的能量磁场在排斥,那是你自己本身无法发觉的对人的一种潜在拒绝。如果你要改变这种状态,首先要改变自己,看看自己的心,到底想要做什么,而不是委屈和抱怨,靠虚华的语言获取同情和驻足。
我们的大脑是一个智能过滤器,在众多的信息中,多数是按照自己的潜意识状态去留存自己想要的,失去了很多公平分析的机会,只要我们能认真地检视自己,站在另一个角度去看看问题,就一定能让自己的心慢慢变得平和宽大。
多回头看看,哪些是应该保留的,哪些是应该放弃的,哪些是无法改变的,哪些是应该臣服的,用一颗自然地真正的自我之心去接受和放下。
一个人,要能看透真我,做到真爱,喜悦与和平,才会真得找到幸福的所在。我们在茫茫人海中,寻找求索,也许就会在某一天,找到或者遇见,那个未知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