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条裙子读后感1000字篇一:(1180)字
今天和女儿一起读了美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埃莉诺·埃斯特斯的银奖作品《一百条裙子》。
这是讲了在孩子小学时代的故事,是因为漠视而细腻的展示了三个女孩内心变化的故事,让人读了很受感动,给孩子在今后的为人处事中有个很好的警告。
旺达,一个没有妈妈,和哥哥爸爸住在波金斯山上的女孩,据说波金斯山上不适合居住,虽然夏天可以上去采几朵野花,可是在路过老斯文森的房子时需要捂鼻快跑,因为那里有生锈的罐头罐子,破鞋等垃圾。旺达每天从这山上来到十三班上课,沾了一脚的泥,所以她的座位在十三班最靠里一排倒数第二个位置,这里本是学习成绩最差,举止粗鲁的男生坐的,可她并不粗鲁,也不爱叫爱闹。因为她两脚的泥巴就让这穿脏鞋子的孩子坐角落里吧,或许梅森老师是这么想的。
一个晴朗的一天,一个因为好天气让人忘记烦恼愉快的一天,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愉快的笑容,塞西莉今天穿了一条新裙子,鲜红色的,再有配套的帽子和短袜,美丽极了!女孩儿们都围过来,欣赏着,评论着,说着自己的漂亮的裙子!在这个好天气里,即使是旺达也显得很美丽,虽然她经常穿一件褪了色的,晒得变了形的,从没好好烫过的蓝裙子。她也围拢过来,可是却没有人注意到她的存在,她没有什么朋友,可是她想融入进这些女孩子中去,她在盘算着自己该说什么:我有一百条裙子!
她的这句话从此成为同学们捉弄的话题连同她的名字旺达·佩特罗斯基,佩琪总是主导者,她会带领大家取笑旺达,一百条裙子?可是却不能穿着来上学?佩琪是最受大家欢迎的女孩,因为她漂亮,而且有许多好看的衣服,还留着一头褐色的鬈发。玛蒂埃是佩琪的好朋友,她也很穷,但她没住在波金斯山上。
可是几天没见旺达来上学了,玛蒂埃忽然想起对旺达的捉弄很内疚,她想告诉佩琪以后我们不要再取笑她了,可是玛蒂埃怕以后她会成为大家取笑的对象,因为佩琪的朋友很多,于是玛蒂埃退缩了。
时装画画展评比要揭晓了,佩琪的画很好,得奖的可能性很大,她自己也这么想。
教室里贴满了得奖的画,那么美,足足一百张,老师宣布:旺达获奖,一百张画全获奖,即使随便抽一张都是获奖作品!
大家惊呆了,就是那个坐在角落里,不被人看到想起的旺达,竟然画出这么美的画!
大家期待她来领奖,一同分享她的快乐,可是她爸爸寄来一封信:以后旺达不会再到你们学校上学了,她的哥哥也不再去了,我们搬到大城市去了,不会再有人问,怎么会有这么好笑的名字?在大城市里,有趣的名字多的是。
玛蒂埃很痛恨自己的懦弱,应该早告诉佩琪不要捉弄旺达,旺达是那么可爱聪明!
佩琪也是想,一直以为她迟钝的要命,没想到旺达会觉察到她们的捉弄,而且她的画画的那么好,自己还以为自己画的不错。
她们多么后悔自己以前做的傻事,她们多想旺达再回来,回到十三班,谁要是欺负她,佩琪,玛蒂埃一定不让!可是旺达走了,再也不回来了,去了大城市!
但是,旺达来信了,她没有记恨她们,把最漂亮的“裙子”送给了佩琪,玛蒂埃。
一百条裙子读后感1000字篇二:(1668)字
在开始写这篇读后感的时候,我是觉得很矛盾的。这本书的封面很漂亮,淡淡的粉色就像是春天里的桃花,我第一眼喜欢的是这个封面,而不是这个故事。在看之前听到了很多对这本书的称赞,这是一本很优秀的儿童读物,这里面的人物性格非常饱满,这里面的感情真挚动人……
全文不长,很快就可以看完,所以我反复看了好几遍。那个拥有一百条裙子的姑娘只在文中正面出现了一次,她瘦小、贫穷、孤独,同时也渴望被关注。她的形象就是一只刚刚破壳的丑小鸭,一身不起眼的乱蓬蓬的毛向四周安静地伫立着。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佩琪和玛蒂埃则那么活泼、开朗,人群中那么引人注目。其实,并不是每个人的童年都是彩色的,只是那些拥有彩色童年的孩子,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名叫黑白的渐变关系。
没错,她们不知道,所以她们即便是说了或者做了中伤了旺达的言语或者动作,其实在那个时候她们是不知道的。最可怕的不是灾难,而是无知。
在整篇故事里,我喜欢的是佩琪和玛蒂埃的,对于旺达,私心里并不如何待见。从一开始佩琪嘲笑旺达的裙子和鞋子开始,就十分细致地展现了这个女孩所有的优越条件、她有一个富足的家庭,有疼爱自己的父母,或许还有一屋子的毛绒玩具。这些就是她童年里的色彩,没有人定义这些从她出生父母就可以给她的宠爱是错的,只因为她没有体会过黑白的色彩,所以不能理解为什么旺达那简单贫乏的童年为什么明明没有这么多的裙子,却还要说自己有?
旺达说,她有一百条裙子。佩琪知道她说了谎,所以她嘲弄了旺达。事实是,旺达的确没有,她有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一百条裙子,而并不是物质上的。那么两人之间的对话从一开始就没有建立在同一个平等的起跑线上。我说的是物质,你说的是精神,这是两种完全不能对等的概念。而,因为我们没有对等,所以我揭穿你的谎言就是错误的行为。那么,这样是不是对佩琪的一种不公平?
古人又说,人之初,性本善。这个善的定义是什么?你好我好大家好?不然,人是一种群居性的动物,领地意识也十分强烈。所以从小在优越的条件里长大的佩琪不能接受胆小懦弱的旺达,同样,从小孤独的旺达渴望和同龄的孩子接触,去融入她们的世界。可是,她们从一开始就没有站在一条起跑线上。就像同为猫科,猎豹和猫咪也是不一样的。旺达从一开始就没有认识到,自己与她们的不同。
最后,旺达受不了班上同学的作弄与嘲笑,而被迫转学。留下了一百张画着美丽裙子的画,和班上所有同学自责愧疚的心。那么,这样的行为算不算一种报复?她用她的大度和宽容,原谅了佩琪和其他同学的嘲弄,却没有留下只言片语,于是,那些十三班的同学连忏悔的机会都已然没有。如果,这算是我的心里狭隘的话。
故事没有说佩琪寄给旺达的信,旺达最后有没有收到,当然,没有地址的信没有人能收到的。而且,旺达也是如此坚决地斩断了和原来班级的联系,那么最后,为何还要写一封那样的信?“你们可以保留我的画,我又有了一百条新裙子,我把红色的裙子送给佩琪,把蓝色的送给玛蒂埃。”其实,这难道不是另一种炫耀吗?
向曾经伤害过自己,企图向自己忏悔的人,炫耀自己如今的幸福和满足。旺达是一个精神上的富翁,这种行为和那些富有的女孩子们将崭新的裙子穿在自己身上四处炫耀的行为,有什么不一样?在我看来,都是差不多的。这一刻的旺达,其实就是曾经的佩琪,她在嘲笑他们精神上的贫穷。
佩琪的优越感与生俱来,可当她看见旺达画的一张张精美的画时,她欣然地赞美了它们,并承认自己和旺达的差距。这样的女孩,本质上,是纯净可爱的。明知道自己在伤害别人的自尊,却又不敢去阻止的玛蒂埃,挣扎犹豫的心理描绘地非常细致。她相当于一个站在两个极端世界中间的那一种角色,没有勇气去责怪上层的错误,也没有勇气去帮助底层的困难。她只是一个平凡的女孩,怯弱却成了她的致命伤。
每个人都是要成长的,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当认知到自己的错误并且立马修改的行为,是非常值得肯定的,然而佩琪和玛蒂埃最后却没有得到这个机会。我无法说她们谁对谁错,但是,看完这个故事之后,我犹豫着写下这样的读后感,虽然忐忑却是完全真实的想法。
如果多少年后,佩琪再次遇见旺达,会不会成为很好的朋友。我想,会的。(www.guaze.com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