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论读后感1000字篇一:(997)字
在读完《实践论》全文之后,我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实践论》虽然以“实践论”为题,但其论述主要以认识为主干线。通过系统地阐述认识与实践的联系,同时对一些与实践相关的问题给予了精辟独到的见解,从而更能深刻地表达实践、解释实践。
这篇文章,对当时中国革命的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它批判了当时革命中存在的两种不良倾向,其一是经验主义,其二是教条主义。经验是需要的,但经验主义是万万要不得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唯一检验标准、目的和回归。认识的目的不是认识本身,而是用于实践、改造世界。因而认识来源于实践,并最终要回归倒实践。
要正确的认识,就得对现实事物充分了解,才能最终形成正确的结论。而在实际操作中,又要根据改变了的现实情况,不断地修正方案,与客观的规律性相符合。
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在获得理性认识之后,还有更重要的过程,那便是从理性的认识到指导实践又一个飞跃。通过得来的认识指导实践,并且在实践中检验的发展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继续。这里就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理论是否符合于客观真理性,在由感性到理性的运动过程中是不能完全解决的。要完全地解决,只有“把理性的认识再回到社会实践中去,应用理论于实践,看它是否能够达到预想的目的”。
毛泽东同志认为实践要注意总结。
总结的过程是一个认识飞跃的过程。要善于在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中学习,在再认识的环节上下功夫。不论是学习还是总结,都要找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在结合中升华,在结合中创新,在结合中发展。就此可以用唯物辩证主义的理论解释,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行动依据。
阅读完《实践论》,使我的世界观更为清晰,对辩证唯物观点的理解更为透彻。
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之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奠定了哲学基础。认真研究“两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华的贡献,对于我们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写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我们要努力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坚持用崇高理想鼓舞自己,用坚定信念鞭策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超越自我,实现人生最大的价值。
实践论读后感1000字篇二:(1161)字
众所周知,《毛泽东文选》中许许多多的文章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例如《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反对本本主义》、《为人民服务》……这些文章之所以能够让人们耳熟能详,一方面是因为毛泽东写的这些文章确确实实具有非常之高的哲学价值,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它的语言的确是雅俗共享。
在众多的文章中,《实践论》是其中的一篇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文章。
在哲学价值方面,《实践论》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事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指导我们在认识世界时能够由表及里、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升华。它向人们阐明了人的认识过程,指出了这是一个矛盾不断产生,又不断解决的辩证发展过程,在这过程中,人们的认识得到不断丰富、发展。不管这些认识是对的,还是错的,它都能够从不同的方面去推动人类往更高的层次迈步。
《实践论》中还指出,认识来自实践,不管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离不开实践。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人们慢慢地对一些事物有了一些初步的、直观的、形象的了解,而这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事物的了解也正是所谓的“认识”,但这些“认识”可能还有很大的不足,只有继续在自己或他人的实践中继续挖掘、抽象出更进一步的“认识”,由“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如此循环,在不断的实践中,能动地促进实践的发展,最终使得人类社会得以不断前进上升,如东流入海之江河、奔腾不息。
《实践论》在哲学方面的价值是非常之巨大的,非三言两语就可以将它说完、说尽,粗略地看过几遍的我也只能窥其一斑,不过读了《实践论》这篇文章后,我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感觉,其语言非常通俗易懂,同时却又非常科学、条理明了、严谨,可以真正算得上是雅俗共享了。
我说它通俗易懂是有根据的,文中引用了大量诸如“吃一堑,长一智”、“眉头一皱,计上心头”、“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之类的俗语,这些话语在无形中帮助了当时绝大多数知识水平不高的人去认识、理解这篇文章,也正好体现了作者的良苦用心。
由上观之,“俗”的一方面在这里已经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了;“雅”的那方面呢?
“雅”的这方面其实是体现在作者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透彻理解及作者对其透彻理解基础对之的发展阐述。
马克思主义的量变、质变规律在作者的深刻理解后,进一步将之发展到了认识领域当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这也正是体现了作者理论水平的一方面,雅的一方面。
除此之外,文章中更是明显地可以看出它充满辩证思维。
读《毛选》尤其是其中的一些经典之作,往往会让人如沐春风,我们常常都会觉得作者说理已经非常之透彻明了,而自己的可能也因之明白清晰了,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轻视的心理,往往会造成自己的误解或理解不深,导致自己是一知半解,却自认为对之知之甚矣,这可能会影响到毛泽东思想的传播,在其中造成误读、曲解等,所以我们在阅读时,不得不认真地去读,用心地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