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说说
口号大全
经典台词
造句
句子大全
经典句子
经典话语
情话大全
名言大全
名人名言
诗句大全
经典诗句
当前位置: 主页 > 读后感 > 1000字读后感 >

青春之歌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17-10-21 10:15来源:瓜泽说说网 作者:小逗比

青春之歌读后感1000字篇一:(1024)字

《青春之歌》是女作家杨沫的代表作。大概从中学时期,甚至从小学开始我就听说了《青春之歌》这部小说,只是当时没有充足的时间,也没有多么浓的兴趣去读。所以,直到前一段时间单位建议读一部红色书籍的时候我才想起了新中国文学史上有一句行话叫:“三红一创,山青保林”,指的是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八部长篇小说:《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山乡巨变》、《青春之歌》、《保卫延安》、《林海雪原》,于是我选择了《青春之歌》这本书,并用一周的时间就把它读完了。

《青春之歌》是女作家杨沫的代表作。这是一部全面反映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学生运动的长篇小说,展现了从“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个历史时期,北京的一批青年大学生为了反对封建统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拯救危难中的祖国而进行顽强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真实、生动地揭示了一代知识分子走向革命的必由之路。这部作品以林道静为主要人物,她是由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典型。她的成长表明那个时代广大知识分子走过的一段曲折艰难的道路,作为一个具有崇高的无产阶级信念和旺盛的革命热情的青年革命者,经过了一条艰苦的磨练和改造过程。

在我看来,这部作品很成功,读这部作品就像回到了那个时代,它的节奏使你不可能停下来,那个时代不让你停下来,他催着你前进,只要你还有一点点青春的气息,它就能点燃它,燃烧你。试想现在的我们,“青春”到底被我们浪费了多少?就在我们的身边多少正直年少有为、大展宏图的青年却是那么“不堪一击”。面对一两次的打击,有人选择买醉,有人选择沉沦,更有甚者竟然选择死亡,你们难道就真的这么脆弱吗?你们如何对得起那随风而逝的“青春”?买醉的人酒醒后,依然迷途不返;沉沦的人乘坐的时候,却发现青春不在空伤感;而那些轻生者,或许你们不会再有后悔的感觉,但你们留给生者的是无尽的伤心和失望……不要把自己的命运的交给“命运”,而是要自己努力改写命运,尽管这条路很艰难,可你有青春,有冲劲,有干劲,还有什么好怕的,跌倒了再爬起来,就算是哭,那也要爬起来再哭,继续着自己坚定的脚步。

《青春之歌》唱出了那个时代青年人的心声,也唱出了全国人民的心声,在这发自肺腑的声音里我感受到一种强大的民族精神。我确确实实被感动了,同时也激发了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作为一名基层共产党员,更感觉自己肩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一定要继承老一悲的优良传统,发扬奋勇向前的革命精神,认真学习,努力工作,心系百姓,积极为城管事业多作贡献。

青春之歌读后感1000字篇二:(1091)字

长篇小说《青春之歌》作者是杨沫,发表于1958年,1959年被北京电影制片厂改编成电影,作为国庆十周年向祖国献礼的影片。小说讲述的是一位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林道静,在经历了流亡、逃婚、自杀等一系列曲折的道路后,成长为一名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青春之歌》读后感(这话说的我好纠结)形象地展现“九·一八”——“一二·九”(1931--1935)这一特定历史时期我国学生革命运动的历史风貌和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从而提炼出一个革命的思想主题:一切知识分子,只有把个人前途同国家民族的命运、人民的革命事业结合在一起,投入到时代的洪流中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才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也才有真正值得歌颂的美丽的青春。《青春之歌》读后感

这篇小说好像是没毕业之前开始读的,抱着一颗无法愉悦的心情最终没有坚持看完。上周朱栋霖老师的课堂上,看了会电影版的《青春之歌》,才继续把这部小说重现翻开。这部小说不是我喜欢的类型,我可以把它看成一部励志小说,或者直接概括成“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的故事”。它既不是纯粹的政治小说,也不是纯粹的言情小说。林道静和卢嘉川的爱情至上,却被套上共产主义革命的帽子,让我一度很不淡定。由于受革命文化和政治权威的束缚,作者笔下的林道静,已经丧失了女性主体意识——讲自己完全献给了党,献给了共产主义事业,这使她的革命历程充满光辉。剥开加诸在林道静身上的重重束缚,可以看到三个不同类型的爱情故事:

首先是林道静与余永泽的青春萌动的爱情故事。林道静作为一个涉世未深的少女,离家出走,背井离乡,逃到北戴河做小学教员,却险些被诱骗成婚。困难中想自杀以求解脱的林道静被余永泽所救,遂对其产生感恩之情,成就了一段才子佳人的故事。然而,生活一旦真正开始,林道静在日常琐碎生活中发现了余永泽不过是个满口“之乎者也”的胆小怕事之人,这时卢嘉川顺利登场。他作为一名精神领袖,是正直苦闷的林道静找到了生活的动力。通过卢嘉川的介绍,道静渐渐接触了马克思、剥削、共产主义,励志成为一名共产党员,随时准备为共产主义献出生命。卢嘉川被捕就义后,江华作为卢嘉川的精神替身,即使出现在道静的身边。如果说与卢嘉川还纯碎属于“柏拉图式的恋爱”,那么与江华则是一段“政治理性之恋”。作为革命者的江华,对道静的引导与呵护,使道静对他产生了崇敬和喜爱之情。当江华向他要求比同志更进一步关系时,道静虽然犹豫,但出于革命和崇敬的考虑,还是最终答应了江华的要求。小说《青春之歌》虽被打上重重的政治烙印,但仍能经久不衰,大概也和层层包围下隐藏的爱情故事有关吧。

看的痛苦,写的也痛苦,还是到此为止,虐死了。

青春之歌读后感1000字篇三:(1035)字

花了两个多星期的时间终于把杨沫这部小说读完了,我感受颇深。在这两个星期的过程中,我好像又懂得了许多东西。有时候不觉得沉湎于其中,好像自己也是小说的一个分支。不免对那些真正的爱国者以及那些真正的中国共产党有了更高的崇敬与热爱;对林道静个人的成长旅程感到惊讶与敬佩;对那些救国救民的捐躯亡灵者们感到莫大的哀痛,当然更多的是敬佩;对那些侵略者、委曲求全的卖国贼、汉奸走狗感到愤怒与憎恨;对受苦受难得人们表示深深的同情。

小说中穿插了各种各样的角色。有爱国爱民者,他们是革命英雄卢嘉川、林红、江华,还有那许许多多的工农知识分子,他们为了寻求一条光明大道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挣扎与抵抗,甚至是失去了生命。一想到卢嘉川、林红的死,我心里真的不好受。那些刽子手对他们的迫害与惩罚真的是残不忍赌。他们凭什么要那么做,害自己的人,而把那些小日本举得高高的,还说什么和平政策。我呸。

小说中描写了好几场学生运动,那些浪潮是那么的激动人心。看着那些爱国青年我们觉得我们的国家有望了。不过还是有一些以胡适之为中心的,他们整天埋头苦读,自认为读书就是一切。满口的爱国情怀,却不知往哪里放。余永泽就是一个典型。

现在重点谈谈小说的主人公林道静吧。

林道静虽然出生于地主家庭,但是后母和父亲对她的凶恶,从小就把她当奴隶使唤。我清楚的记得有这样两个场景:镜头一:林道静同父异母的弟弟将她母亲的花瓶打碎,那个后母却不问是非就责怪小道静,并恶打了小道静。镜头二:有一个寒冷的冬天,后母要小道静冒着大雪出去给她找什么东西,并说找不到不要回家。小道静找呀找好不容易找打了却又迷路了,直到半夜才回到家里。小道静是又冷又渴又饿又困,但是后母一丁点都没有关心,劈头就是一通骂。可知道静的的童年生活是恨不幸的。后来父母好不容易对道静改变态度,他们都是想把女儿嫁给一个阔绰的大地主,为了巴结,为了阿谀奉承。最终,道静实在难以接受家庭给予她的精神枷锁,离开了这个没有温暖的家。她去北戴河寻找表哥。然而总是事与愿违……

道静着一路的艰辛历程,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到工农结合的问题,再到入党后所遇到的问题。她经历了农村阶级斗争革命风暴,监狱中更多的革命教育和锻炼,“12。9”运动前深入到北大学生和人民群众当中,明知是虎口却要因为共同的信念坚持前行。这一路上,她更加憎恨国民政府和地主阶级,或许这更加激发了她的革命热情,更坚定了她的信念。

正是大家坚守着这份信念,最终,我们看到了新的中国。

所以,我们也应该有我们自己的信念。为了那份信念奋斗。

青春之歌读后感1000字篇四:(1054)字

《青春之歌》是我国著名作家杨沫50年代的经典作品。小说的描写就是革命,抗击侵略和抵制暴政。书中给我们塑造了许多的英雄形象,像林道静,卢嘉川,许宁,罗大方,还有许多平凡的革命的人,为了革命,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坚强对抗敌人的故事。

读着《青春之歌》,也许我没有抗战时期那些英雄儿女动人事迹的切身体会,但是透过主人公林道静的成长和进步,我依旧能够感受到在这场历史的大革命中,那些大哥哥大姐姐他们虽然年青,可他们却有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青春”。这部作品以林道静为主要人物,她是由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典型。

她出身于一个地主家庭,佃农生母,惨遭迫害致死。她深受异母的凌辱和虐待,使她从小就养成孤僻倔强的反抗性格。她憎恨害死她生母的封建家庭和封建制度,为反抗不幸的命运离家出走,到北戴河附近的杨家村小学投亲不遇,做了代课教师。然而,校长余敬唐却阴谋把她嫁给当地的权贵,走投无路之下她投海自尽,被一直注意着她的北大学生余永泽搭救。“诗人兼骑士”的余永泽,唤醒了林道静对生活的热情,在余永泽的感动下,她答应和他共建爱巢,从小孤苦无依的林道静暂时享受到了家庭的温馨。但她不甘心被人供养,先是寻找工作受挫,后接触到北大的爱国学生,思想上受到触动。

当遇到共产党人卢嘉川之后,她开始接触到革命思想。余永泽一再拦阻她参加革命活动,并导致卢嘉川被捕。林道静在惨痛的事实面前如梦方醒,决心离开庸俗自私余永泽,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去。最后,她经历了二次铁窗血与火的洗礼,参加农民抢麦斗争,并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在一系列革命实践中变得很坚强,也逐渐成熟起来。她这种从不放弃自己的命运,不服输的、大无畏的精神,在现在当真是一笔无价的财宝了。她的成长表明了作为一个具崇高的无产阶级信念和旺盛的革命热情的青年革命者,经历的艰苦的磨练和改造过程。

不要把自己的命运的交给“命运”,而是要自己努力改写命运,尽管这条路很艰难,可我们有青春,有冲劲,有干劲,还有什么好怕的,跌倒了再爬起来,就算是哭,那也要爬起来再哭,继续着自己坚定的脚步。

我们伟大的祖国,马上就要迎来她60岁的生日了。翻开五千年的历史,我发现祖国的生命,记载了多少沧桑,却表现得如此顽强,那是一种标识,更是一种力量,一种精神,一种向往!回首往昔,在我们遭受外国人的欺凌时,祖国一次又一次地从危险困境中走出来,因为祖国心中有我们,有人民!祖国用伟岸身躯来保护我们,我们也要回报于祖国:永远爱你,保卫你。

在祖国60岁生日来临之际,我要大声说:“祖国,生日快乐!”

青春之歌读后感1000字篇五:(1004)字

青春是耀眼的流星,光彩绚丽,却又转瞬即逝;青春是晨间的雾,迷蒙含蓄,却又时常徘徊……青春就是一首动人心弦的交响曲。高低起伏的优美旋侓,永不放弃,敢于奋斗就是这首曲子的节。青春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尤为重要,因为那是最为美丽的时候。那些年过半百的人,青春留给他们的是美好的幸福回忆;我们这些朝气蓬勃的人,青春给予我们的是无限的希望与憧憬!

《青春之歌》这一本书是我国著名作家杨沫的代表作。作者以饱含激情的笔调充分展现了主要人物林道静:她出身于一个地主家庭,生母惨招迫害致死。身受异母的凌辱和虐待,她没有屈服,也不会掉一滴眼泪,而是勇敢的生活下去。她究竟是用何等的毅力,何等的精神,何等的心态去面对这极为残酷的现实了寻找个人出路,逃避为男人当“玩物”和“花瓶”的命运,踏上流亡之路的。她逃离家庭,到北戴河附近的杨家村小学投亲不遇,做了代课教师。然而,校长余敬唐却阴谋把她嫁给当地的权贵,走投无路之下她投海自尽,被一直注意着她的北大学生余永泽搭救。“诗人兼骑士”的余永泽,唤醒了林道静对生活的热情,在余永泽爱情的感动下,她答应和他共建爱巢,从小孤苦无依的林道静暂时享受到了家庭的温馨。但她不甘心被人供养,先是寻找工作受挫,后接触到北大的爱国学生,思想上受到触动。

当我看到那些“拧”,“咬”“抓”等刺眼的字眼时,心不禁的怔了几下。一个年仅几岁的孩子,本应是幸福快乐的享受童年生活,无忧无虑的玩闹着;可现在不仅要干粗活,还要遭受比其她佣人都差的待遇和暴力,正是太不幸了!充满坎坷,布满荆棘的人生,更加一步突出了林道静爱国的情怀,表现了林道静的与众不同,她为了寻找一条个人出路,逃避为男人当“玩物”和“花瓶”的命运,她为了摆脱异母的残暴,离开了家,从此踏上了流亡之路……

流亡之时,林道静和新交的朋友一起放弃了几乎所有的一切,奋不顾身的投入的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上来,即使面对恐怖的白色威胁,面对着追杀与酷刑,他们都没有后退,将一切痛苦和血泪深埋心底,用最顽强最坚毅的一面与敌人对峙,更是表现了林道静的顽强不屈和敢于抗争的精神。

我真的很佩服林道静,她竟然能够在是非颠倒,见钱眼开这样的恶劣环境下,让自己的青春绽放出最美丽的花朵!

坐在明亮的教室,品尝人间的美食,尽情的游耍玩乐……与林道静的遭遇是无法相提并论的。回想起因为一点点磨难,而哭泣;回想起因为一点点困难,而放弃;回想起因为挫折,而逃避……这,怎么能行呢?我们都要努力哦。
 

------分隔线----------------------------
瓜泽网周排行榜
瓜泽网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