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000字篇一:(1082)字
看完苏菲的世界,有一种顿悟的感觉,刚开始一直抱着完成任务和绝对看不懂的心态去观摩这部电影,而在深入电影后却发现了哲学的乐趣。这部巨作深入形象地为观众展现了欧洲哲学进化史,众多哲学家思想的延续、继承、批判以及碰撞,不敢说全部理解通透,但它让我再次去思考这些哲学问题。在这里我就自己感悟比较深刻的几个方面写下我的看法和思考。
第一,剧中苏菲和艾伯特第一次见面讨论雕塑品在大理石中,亚里士多德认为所有事物本质上都有一定的形态,人和植物、动物的区别在于人可以思考,可以进行哲学探讨,思考可以反映事物。石头里面可以有什么,比如有苏菲,有一条狗,只要你想的话。“所有事物本质上说都只是永恒思想的影子。但是,很多人都满足于虚伪的影子。他们就像洞穴人,在墙上看到影子,但从不自问是什么创造出影子。”这句话源自柏拉图的《洞穴之微笑》。他们不敢离开洞穴,去发现太阳和真理。人类最大优越性在于思考,感悟,我们去习得哲学家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去批判和继承,我们去了解学习人们觉得聪明的人,然后自己思考,所以我们更深入更聪明。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知道很多,但事实上知道的不比别人多,如果我们始终可以认识到自己知道的不比别人多,抱着这样的心态去思考,这便是最明智的。
第二,剧中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时候曾说,教会可以杀死他,却杀不了批判性的思维。正如最后苏菲成功的逃离了少校的掌控,作为思想,这是永恒不朽的形式,他们会永远生存下去,正如柏拉图的观念。思想和真理不会因为惧怕教会的权利或是伟大哲学家的逝去而消失。正如带上红色眼镜,你觉得还是一样的但颜色不同,眼睛改变了你对事实的看法。眼睛影响了你的感觉,但世界不是红色的。康德认为人们永远不能知道物质的真实属性,因为人类只能肯定他们感觉得到的东西,物体和人的感觉是有差距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会因为人类对它的定义和想法而改变,所以任何事物都没有绝对的对与错,那只是人们主观判断对错的标准,任何思想观念都会受到时代和科学发展水平的制约。
第三,我们捡起一个苹果丢给另一个人,这是身体的指令还是灵魂的指令,这是一直困扰着笛卡尔的问题,他认为身体和灵魂之间存在这明显的界限。这里的灵魂当然是指人的意识,在唯物主义学说中,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苏菲一直在思考,是不是只要能思考,能进行哲学探讨,他们就会存在,即“我思故我在”的观念。但人是客观存在的,认识来自于不断地实践。
同时看完这部影片,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是,苏菲对书的喜爱深深影响了我,不比电视影响的浮躁,还是书中自有黄金屋,我们学习伟人的思想,并始终保持谦卑的心态去思考,书中的花香便自会萦绕。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000字篇二:(903)字
要是单看书名,几乎不会有人认为这是一本讲哲学的书。苏菲是个快过15岁生日的挪威小丫头,生活在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地方,过着小女孩的小日子。一个不请自到的哲学老师艾伯特突然走进她的生活。可自从一个不请自到的哲学老师艾伯特突然走进她的生活,苏菲的世界便完全改变了。
书中的“艾伯特”从几千年前的北欧真话,古希腊神话讲起,一步一步地一直谈到了当代哲学的潮流。时间上跨越了古希腊、中世纪、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直到近现代。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哲学巨匠也在书中依次粉墨登场。从古代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现代哲学之父卡迪尔,再到启蒙运动时期的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随后是“浪漫主义运动”时期的黑格尔,再后是十九世纪中后叶的马克思、达尔文以及同时代的尼采,最后法国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传奇人物萨特。
纷繁复杂的各种“主义”也按时间先后一路喷涌了出来。理性主义,知性主义,浪漫主义,存在主义,虚无主义,马克思主义,超自然主义等等等等。另外,作者为了折腾书中人物苏菲,甚至还让小红帽,芭比娃娃,泰迪熊,米老鼠等卡通人物时不时突然亮相。
《苏菲的世界》之所以在创作出版后不久就成了畅销书并被誉为名著,除了本身内容真才实学外,可读性和趣味性强也是关键因素。总结起来有两大点,一是书中阐述哲学观点后必举生动例子;二是书中有书,故事中有故事。前者我没法在此详述,读者看一遍书就知道了,后者倒是可以简单说说:故事的主人公苏菲其实是生活在故事中的另外一本书里,而这另一本书是一个住黎巴嫩的少校写给他女儿的。但苏菲和创造他的少校,以及少校的女儿却又都是在作者乔斯坦。贾德笔下的人物。而且在书中,笔下人物与笔下人物经常互动,这里的关系一时半会儿也解释不清楚,总之读者看看就明白了。除了哲学外,《苏菲的世界》还涉及了不少科普知识。
哲学不是一班人能学到的,但我们可以学习如何以哲学的方式思考,去积累知识和经验,可以在他人得出的理论上创新,以导出自己新的观念。
从苏菲的世界里,让我知道了很多,同时还改变了我对人对事的看法和心态。毕竟世界时多姿多彩的,人生是变化莫测的。
人生短暂,拥有的能有多少?
让我们好好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吧,别等到失去才后悔莫及。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000字篇三:(1122)字
这些天我一直在看《苏菲的世界》,看那些在时空中闪现的哲人们是如何解析生命和世界的意义的。“苏菲”这个名字有“智慧”的意思。那么,《苏菲的世界》,也就是“智慧的世界”。哲学,便是能够让人变得更加智慧的学说。在我13岁的时候我买下了这本书,没有想到,一看就是四年,看了三遍。说它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真的一点都不为过。“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两个问题在我心中时时萦绕,排解不开。世界仿佛是重新出现在我的面前,而我是刚刚在那只“大兔子”的皮毛中抬起头,准备端详宇宙中这位“魔术师”——“生命最初的意义”——的脸。我并不确定我会知道什么,我也不确定我会发现什么,可是我知道,过程有时候比结果更重要。于是我开始追随艾伯特脚步,展开了这场在哲学世界里的游历。十四岁的少女苏菲看见镜子里的自己疯狂地眨眼,于是她走进了哲学的世界。笛卡尔说:“Cogito,ergosum(我思故我在)。”这个少女也在一些神秘信件的带领下开始在哲学这个世界中徜徉着,思索着。世界起源的纱幕一层层被掀开,但是新的疑团却又接踵而来。席德,苏菲,艾伯特;席德佳,苏菲亚,大艾伯特;树林中无人的上校的小木屋,祖母从吉普赛妇人那里买来的一面“魔镜”……每件事物都是线索,每件事物也都是新的谜团。苏菲边走边想,一个个新的哲学天地展现在她的面前。事情的真相,原来竟是如此……果真是我思故我在。苏格拉底,柏拉图,亚理斯多德,中世纪,文艺复兴,浪漫主义,弗洛伊德……一千年,两千年,一个世纪,两个世纪,一种思想,另一种思想都在这本书里被引述伸展得恰到好处。像另一个爱丽丝漫游仙境一样,如梦如幻,却又无比真实。在这个缺乏梦境缺乏哲学的时代,我在这本书里找到了他们两者之间最完美的统一。有时候我会想起自己走过的路,其实生命真的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可是由于自己已经“习惯”这样生活,也就不曾明了宇宙的浩瀚和生命的伟大。有位哲学家说过,每个孩子都是哲学家。我想,那是因为孩子都没有失去对这个世界所抱有的最初的好奇心。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为何会存在这个世界上而不感到惊奇,这将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情呵!其实我没有什么把握能够真正透彻地了解世界和生命最初的意义和起源,可是我想,身为一个活着的人,就应该对自己的生命和自己生活的环境负责。如何负责呢?最起码,我们要知道自己究竟该如何生活才是最好的。我们不能如此无所谓地生活着,像一具没有灵魂的躯体。可是,生命的意义和世界的起源是一个太大的课题了,我只是一个刚刚开始打量哲学这个金色殿堂的小孩。世界太大,而我太小,我没有办法以自己如此微弱如此渺小的生命去探究和断定这么浩瀚这么伟大的世界。可是我知道,终有一天,我可以站在世界的顶端,仔细审视与我平等的“魔术师”。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000字篇四:(1156)字
首先,你是谁?可爱的小苏菲第一次看到这个命题,仓皇失措,在镜子面前反复的追问。我也是,不过更多的是某种羁縻之类的哀怨,因为无法给自己一个清楚的量的定位。那我和他人的区别在哪里?姓名?外貌?思维?倘若我换个姓名整下容换种思维方式,那我就不是我了吗?这是人存在的意义问题。对于世界,我坚信每个人生来平等。我们所能把握的时间空间也等同,关键是填充,颜色和内容;而所谓的不平等只是物化之后的一种概念的模糊体。
在艾伯特的指点下,苏菲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她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认识包括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古登堡的印刷机……涉及艺术、科学、建筑、数学等许多方面。至于近现代,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看这样一部作品,让我看到了全人类的文明。在苏菲的所到之处,到处都凝结着文明的精华。看过之后,我已经不仅仅是学到了一些东西,更重要的是心灵的震撼。
“我思故我在”可读完全书的我却很茫然,我存在吗?不过是在这个时段、在这个特定的空间的相对存在罢了。试问,多年以后,一切都归于湮灭之中,我会存在?渺小的我会存在过,或曾经存在过?真不敢相信“恐惧”竟是我读完书后的第一感觉。我不知道他人读此书的过程中是否会有这荒谬的感觉。这是我真实而自觉荒谬的心灵体验。讫今为止,《苏菲的世界》是让我感觉最奇特的书,真的,在以往没有任何一本书会这样让我沉迷其间而深感“恐惧”,读后对这“恐惧”深感荒谬。要解决这种恐惧这中荒谬就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通过思考来更加清楚的认识这个世界,这大概也是作者的最终目的吧。
从愉快中,我读完了这本书,我闭上眼,细细回味着书中的内容。有一段比喻让我印象深刻。
世界就像魔术师从他帽子里拉出的一只白兔。所有的生物都出生于这只兔子的细毛顶端,他们刚开始对于这场令人不同置信的戏法都感到惊奇。然而当他们年纪愈长,也就愈深入兔子的毛皮,并且待了下来…
这段话像一击响的雷声,把已在兔子的毛皮深处舒适的生活好久的我惊醒。我被哲学家的勇气震憾,也为我们的所好悲哀。毫无疑问,这本书救了我,把我拉回了毛尖,让我再度像婴儿一样,用仿佛乍见的眼光打量这个世界,对万物感到新奇。
看那黑黑的蚂蚁,那比米粒还小的身躯,谁能想到它能举起比自己重许多倍的东西。看那娇小的梅花,淡淡的粉色,很难引起注意,谁能想它能在寒冷的冬天开放?
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如果问一个正在饥饿边缘的人,回答一定是“食物”。如果问一个快要冻死的人,回答一定是“温暖”。因此我认为赫拉克里特斯说得很对,世间的事都是相对的。如果我们从未生病,就不会知道健康的滋味,如果世上从未有过战争,我们就不会珍惜和平。
人生短暂,拥有的能有多少?
让我们好好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吧,别等到失去才后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