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读后感1200字一:(1240字)
在我看来,这本书是作者发给人生的一封感谢信,他试图通过这次写作来回顾自己以往的生活,尤其是双腿残废之后,那段艰难的岁月,陪伴他的人或物。作者是幸运的人,当时的情景很容易就可以联想到,二十出头的青年,意气风发,正是大展才华,挥洒青春的年纪,就这样瘫了,出行不方便那到是次要,而在内心的愤慨与寂寥是常人无法体会的,于是他暴戾,阴郁。
然而,他的头脑还是清醒的,他努力的克制自己,于是他遇到了地坛,也可以说是地坛找到了他,亘古不变的景象转化为内心的震撼,遍地的萧条,却让内心孤独的他找到了心灵的家园,于是他爱上了这里,这里的一切仿佛是专门为他设计的,宁静,空旷,没有人来打搅,他可以静静的坐在那,抑或看书抑或发呆,于是,先前的躁动便被地坛这宽宏的大气所吞噬,可以说,这使心灵的沉淀。
可叹的是,作者忘记了,他不是弃儿,在他痛苦的时候还有一个人比他更痛苦,那就是他的母亲,年轻却饱受苦难的儿子,行动不方便,内心暴动,烦躁,却偏偏一个人去了那荒芜的地坛,作为母亲,怎能不担心,但只能待在房间干等,内心的煎熬却在激烈的进行,她没有错,但此刻却在默默忍受儿子给自己的惩罚,母爱是宽容的,儿子的安全才是她现在最担心的。
回忆过往,当年那个自暴自弃的少年已经长大,于是他缅怀着那段时光,在那艰难岁月中对生命的理解,以及母亲给予的关爱与启发,地坛里他自省,弥漫着浓郁的人生况味,但那只说明过去,现在,作者有了自己的理解:幸福之路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因此我们应时刻怀着乐观的心态来生活,珍惜生命,珍惜身边每一个爱我们的人。
由于作者在“活到最狂妄的年龄忽地残废了双腿”,他体验到了更多的人生的痛苦,但他依然在命运中挣扎时,找到了一片古园,在这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的轮回,深刻地感受每一个季节的特点,体会每种人生的价值。
史铁生思考了死与生。死是必然的归宿,当我们感到累了,上帝会自然安排我们休息。而活着,是我们一生都需想的问题,即使活着是饱经苍桑的,世界仍然在运转,古园依旧是古园,我们不能逃避,只能欣然接受,改变现在的自己。当我们能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净地了,应理去心中的一丝杂绪,认识真实的自我,进行自我完善。思考人生是每个人的必备之路,不同的人,思索的结果、内容不一。
史铁生不仅思考着自己的逆境,他还在思考自己的亲人所受的痛。“时间能证明一切”,作者始初并没考虑到母亲所感到的痛苦,只沉浸在自己的忧伤中,经时间的酝酿,他感知到母亲的忐忑与无奈。与此同时,也鸣响了我心中的警钟,母亲对孩子的爱意志坚韧、毫不张扬,而我妈妈正顽强地与病魔抵抗,同时还要承受不成器的我给她带来的巨大痛苦。
在课本未节选的部分中,还有作者从各个方面诠释所感受到的春夏秋冬;在园中曾经出现的人们及对他们人生的思索;对逆境人生的理解,差距是必然的;作者对自己的生涯理解;许多美好的事物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人生是如此复杂但却纯真、质朴,因此我们应该怀着乐观的心态来生活,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用我们的爱去感化身边的人,让世界充满阳光。
我与地坛读后感1200字二:(1280字)
他思索死亡,思索生命,带着或积极或悲观的态度,以或主观或客观的姿态去评论、思考。他感怀四季,用各种各样的比喻去描述,缅怀某个季节的落日、朝阳。他亦习惯独自静坐,在记忆缓缓的流淌中,累积起那些对故人的感恩、遗憾或惦念。智者——史铁生,以文字唱响了一首壮美而沉静的生命之歌。
《我与地坛》这篇散文读过许多次,每一次读却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初读,品位的是语言。贴切而富有深意的语言,大概就是史铁生散文的特色。“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他对景物的描写细致,廖廖数语便能勾勒出特点。他又善用比喻——“春天是树尖上的呼喊,夏天是呼喊中的细雨,秋天是细雨中的土地,冬天是干净的土地上的一只孤零的烟斗。”新颖而恰倒好处的比喻,让四季成为一幅和谐的画。除去不多的华丽的辞藻,文中多处语言是极口语化的,却也不显俗气,反之,让人有一种“这就是生活”的感受。遣词造句间,显示出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文学造诣。
再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感悟的便是母爱了。眼前总是会浮现一个情景:繁杂的树枝在地上横下斜斜的影,母亲在空旷的公园里焦急地寻找着坐在轮椅上的儿子,夕阳把她的背影拉得很长很长。是一种无法名状的孤独的意境。一直觉得,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也是最卑微的爱——伟大到“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卑微得“知道有些事不宜问,便犹犹豫豫地想问而终于不敢问”。不得不说,史铁生的成功离不开背后这位伟大的母亲吧,母亲把所有的爱给了他,强颜欢笑,内心的苦楚只能自己承受……可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像河水一样,一直不停地淌,而孩子对父母的爱像树叶一样,吹一吹便动了,不吹则不动。当作者想起报答母亲之时,想与母亲分享成功的喜悦之时,却已是子欲养而亲不在了。大概任何母亲都是这样毫不张扬,却无微不至地爱着自己的孩子吧,恨不得将自己的生命融入其中。我忽然想起自己的母亲,她也是这样的呢。
此次阅读,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对生活和生命的思索。我们为什么要活着,大概每个人都思考过这个问题吧。正如我们所知,伟大的诗人一般都是身处逆境,逆境中的史铁生,从他独特的角度悟出了许多。他说,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他说,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他说,人真正的名字叫作:欲望。经历了许多,史铁生的观点中是有些许消极的——然而消极背后又透着坚毅,一个执著生命的永不服输。尼采说,我是太阳,世界因我的存在而明亮起来。李白说,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或许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有所作为,但平淡的人生也未尝不是种美好。生命也可以说是一种艺术吧,每个人的一生,若是细细去斟酌,都会像一份剧本,或是一部电影。不论是惊心动魄商业大片,还是细腻深刻的文艺片,这其间的精彩,总会有人与我们分享。
《我与地坛》发表的那年,有评论家说,就算全年只有这部作品的发表,中国的文坛也不会寂寞。将这篇散文摆在了如此高的地位,自是有原因的。《我与地坛》,这是智者的低语,是一首壮美而沉静的生命赞歌。千年的古园承载了历史的兴衰,记录了繁华和衰败,见证了思考的痕迹。斑驳的墙壁上,寥落的缝隙间,是否仍在讲述着句句哲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