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说说
口号大全
经典台词
造句
句子大全
经典句子
经典话语
情话大全
名言大全
名人名言
诗句大全
经典诗句
当前位置: 主页 > 读后感 > 1000字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17-06-13 10:00来源:瓜泽说说网 作者:小逗比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1000字一:(1176字)

以前有同学向我推荐三毛的书,不过都没时间看,现在有时间看了,在拿到了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这本书的时候,我就迫不及待的翻开书,想看看三毛的书到底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我从来没有以那么快的速度完整地把一本书看完,《撒哈拉的故事》真正的吸引了我,我第一次真正地沉迷于一本书中,第一次被书中的故事所感动,第一次感觉到书中的故事是那么的真实。

书中描述了三毛与丈夫荷西在沙漠了的所见所闻,记载了他们多姿多彩的经历,字里行间透露着沙漠里的风土人情。

沙漠的生活是那么的恶劣,但三毛在生活中还不缺乏幽默。在开篇“沙漠中的饭店”中,三毛煮了一道“粉丝煮鸡汤”,心血来潮地对荷西说那是“雨”,是春天下的一场雨,下在高山上,被一根一根冻住了。后来有把粉丝说成是钓鱼的那种尼龙线。想来都觉得好笑。三毛和荷西的日常对话,能感受得到真实却又不乏幽默。国界的区别没有妨碍他们,反而使生活更加充实。

黄沙滚滚,风声呜咽,贫瘠广漠的大沙漠吸引了三毛,使她毅然决然放弃了繁华的都市生活,来到撒哈拉沙漠,她甚至将婚礼也在沙漠中举办了。登记结婚时,三毛身穿意见淡蓝细麻布的长衣服,鞋子是一双凉鞋,草帽上插着一把香菜,婚礼简单中的简单,不过他们似乎也不大在乎,结婚礼仪不过是一个形式,三毛是个并不喜欢繁琐的人,追求自己的简单,个性自由,不拘小节。这令我很是欣赏三毛的性格。

故事“荒山之夜”里,三毛和荷西游历驾车捡化石,不幸荷西身陷泥潭,无法脱身,面临危险。这可急坏了三毛,三毛四处找绳子和木板,可是周围除了沙子还是沙子。暮色开始降临,气温骤降,好不容易找来“救兵”,却“引狼入室”差点手侮辱。机智的三毛脱险后,找到荷西,突然灵机一动,她拆点轮胎,撕开自己的裙子系成绳子,把濒临死亡的荷西救了出来。三毛就是这样以极大勇气和灵敏机智行走在沙漠里,留下一个个生动、浪漫、离奇的故事。

三毛和丈夫荷西就这样在撒哈拉生活了几年,尽管沙漠生活条件艰苦,撒哈拉威(意思就是沙漠里的居民)邻居也不尽如人意,但她也能把自己的家打扮成沙漠中的一幅画,一个艺术馆,一座城堡,她也能和邻居相处融洽。三毛在当地还当上“医生”。由于当地思想极为封建,许多妇女生病后宁死也不愿去医院,只因医生是个男的,三毛会给她们治点小病。这些落后地区的妇女,她们没有尊严,没有地位,没有学习的权利,辛苦一辈子,脑袋没有一点知识,就连简单的数数也不会,不知道自己的年龄。三毛有空也会给她们讲课。在这贫瘠的沙漠,简单的家庭生活,在乐观的三毛笔下呈现生动、有趣。

生活在沙漠中的日子里,既有苦中作乐的温馨时刻,也有惊涛骇浪的生死考验,三毛,她的一生显得那么丰富多彩。她为了她自己的梦想,可以放弃已有的舒适,前往那自己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的地方。我佩服她的勇气,向往她对生活的态度,欣赏她一切随自己的性情,追随自己内心的声音,我想这样的人生定不会留有遗憾。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1000字二:(1141字)

三毛的作品“撒哈拉的故事”,三毛的作品让人感觉很真实。

开篇,是母亲寄给三毛的一封信,信中和所有母亲相似的对女儿生活的担心,挂念。其中,提到全家人为女儿第一篇刊登到联幅上的“沙漠中的饭店”而兴奋不已。能看得出来,家人以三毛为荣。十分赞同她的写作,也支持着她的生活方式。

看到题为沙漠中的饭店,原在想,沙漠中有饭店不是很正常么,以这入手,会写得出什么。但是,内容另我为之一震,原来“饭店“是她自己的家,她是个很有才能的人,能把家里寄来的粉丝煮成好多菜色,还做了紫菜卷,她的丈夫误以为那是复印纸卷的,甚是有趣。他们的日常对话,能感受的到真实却不乏幽默。国界的区别,没有阻碍他们,反而使生活更加充实。

在撒哈拉这个除了满地黄土还是黄土的地方,他们结婚了,经过繁琐的手续。他们终于戏剧性的等来了结婚。我想,每个女人都期望自己穿上婚纱,风光得结次婚,可是,三毛夫妻那天穿得很普通,荷西没有西装笔挺,三毛也只是穿了简单的衣服。婚礼简单中的简单。没有一个血缘亲人在场,不过他们似乎也不大在乎,或许他们的心早就约定一起。对于结婚礼仪只不过是个形式,三毛是个并不喜欢繁琐的人,追求自己的简单。个性自由,更不拘于小节。

不得不佩服三毛这个人,她各方面都会一点,可谓玲珑八面。她在当地当有时候是一个“小医生”,由于当地思想极为传统,许多妇女得病之后宁死也不愿去医院,只因为医生是个男的。看到这,实在可怜那些落后地区的妇女,她们没有尊严,没有地位,没有学习的权力,辛苦一辈子,脑袋却没有一点知识。甚至当地女性连数数都不会,不知道自己的年龄,可怜可悲啊。不过,三毛对那些周边妇女的帮助很大,她用自己各式各样的药,帮别人治点小病。

说起当地女性的可悲,其中有个小故事是娃娃新娘,听到这个名字,让人联想到小孩子过家家酒,小女孩成为新娘,在我们的意识中,这只是游戏,但三毛叙述的是一个真正的娃娃新娘。女孩才十岁,就在所谓的父亲的安排下嫁给一个素未见面的青年男子。十岁,在我们眼中那是最单纯,最开心的时刻,不用忌讳做错什么,是每个父母心中的宝。可是沙拉威可怜的女孩才十岁,就被“卖”为人妻。故事中,不时写到女孩的无奈,三毛的“愤怒”她极不忍心看到这样的场面,却也为止无奈。

故事中还提到了三毛与丈夫因寻化石而落入险境,在危急关头,三毛的急中生智,她过人的胆量得以体现。还有沙哈拉威女人的洗澡的故事,很好笑,却不免让人深思。还有一个为爱追求得疯狂的可怜男子。让人可怜又可恨啊。

三毛与丈夫过着入不敷出的生活,虽然住在贫困区,但家里的装饰,都是由自己辛苦布置起来。用棺材板制成桌子,书架等。但确实是充满艺术。他们在精神上追求,不拘于物质的消耗。不富裕,甚至说物质是贫乏的,但精神世界却是丰裕的。正本书一直让人沉静于淡淡的真实喜悦之中。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1000字三:(1054字)

常常听人说起三毛,听说她的随性与洒脱,听说她的偏执与执着。如今第一次捧起她的书,第一次从她的故事中感受到这样一个特立独行亦是平凡真实的女子。

《撒哈拉的故事》讲述的是她在偏远沙漠所经历的一系列有趣的生活故事。难以想象,在酷热难耐、物资匮乏又偏僻落后的撒哈拉,她与荷西竟能活得如此有滋有味,乐趣横生。我想,这都源于她对生活的热爱吧。她用廉价的小艺术品把沙漠中的陋室装扮成宫殿,用自制的木头家具组成一个温馨的家。其实三毛也只是普通人,在《白手起家》一章中,讲述了她刚来到这个陌生的小镇,刚踏进这个不能再简陋的小屋的失落和灰心,那儿物资非常欠缺,一切物品都贵的惊人,特别是水,而她们也并不富裕,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但勇敢的三毛很快就对新生活燃起了希望,白天荷西在外工作,她,单独一个人去市场拖回别人扔在路边的木料,每隔几个小时便去守着它们,殊不知这些木材原是装棺材的木箱,得知真相后,她俩哈哈大笑,反而更喜欢自家特别的新桌子。这样的笑话她们闹了不少,让人在莞尔的同时也被他们的乐观所感动,沙漠生活自是不易,背后的辛酸我们又如何真正体会呢………

撒哈拉的生活除了艰难更是寂寞,没有与外界联络的设备,没有真正的朋友,除了常常不在身边的荷西,这里更没有懂三毛的知己。在这个荒僻的小村里,当地人思想落后且迷信,善良者有之,但更多人往往以自己的利益为重。《哑奴》的故事完全地表现了这点。当地的土财主们肆意差遣奴隶为自己挣钱,而三毛不顾当地人的劝告与哑奴一家成为了朋友,因为她看不惯如此践踏人权,她常常给哑奴送去食物,请他来家里做客,偷偷塞给他钱,哑奴一家感动万分,而三毛却为此愧疚,她只能用这种方式给予他们帮助,而无法真正改变他们的生活。三毛的善良在当地被视为异类,因为从没有人会和奴隶走得那么近。可是三毛不在乎,她与荷西依旧与哑奴来往,没有人懂她没关系,她愿意承受这样的孤独。她一个人的力量太微薄,最终的结局哑奴还是没有逃过被交易的命运,临走之际,三毛哭着把一条彩色大毯披在哑奴的肩头,哑奴却挣脱枷锁把东西都递给妻与孩子们,竭力想要跟他们说点什么,但他发不出任何声音……就这样,他们只能泪流满面地望着他离去。

孤独或是寂寞这类字眼,在整本书中几乎都没有出现,但沙漠里的三毛一定真切地感受的到。她愿意帮助她们,教她们读书写字,为她们治病施药,却从不被她们顽固、落后的思想和行为所同化,她自始至终保持着自己心灵的自由与纯净。

三毛,这个热爱生活,乐观开朗,拥有宽容胸襟的智者;这个享受自由并承受得起孤单的行者;是一朵盛开在沙漠的奇葩。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1000字四:(1187字)

读了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感受颇多,三毛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我们从这本书里不难看出。

《撒哈拉的故事》中的第一部分有《沙漠中的饭店》、《结婚记》、《悬壶济世》、《娃娃新娘》、《荒山之夜》、《沙漠观浴记》、《爱的寻求》、《芳邻》、《素人渔夫》、《死果》、《天梯》以及《白手成家》这些篇章。

三毛的写作笔法非常细腻,她善于抓住生活中的细节,在《悬壶济世》中就详细地写出了她如何一次又一次地治好邻居的病痛,虽然自己不是一个专业的医生,可是由于当地的医疗水平极度落后,她恰好因为自己总有些小毛病而有一大盒药,于是就拿着药箱给许多邻居解决的病痛。读这一篇的时候,我们可以跟着三毛的笔感受当地的生活风俗以及习惯,以及自己“侠医”的风范。

在《结婚记》中,三毛写了她与丈夫荷西结婚的故事,她的丈夫荷西虽然是西班牙人,但由于三毛学习过好几个国家的语言,与荷西交流上当然没有什么问题。在这一章中,三毛写了自己结婚前的准备以及结婚的过程。婚礼虽然不豪华,但是觉得很特别,很幸福,也很让人终生难忘。荷西送给新婚妻子的礼物不是钻戒也不是美丽的鲜花,而是一副骆驼的骨头,这对于三毛来说无疑是最好的礼物,最贵重的礼物,能看得出来,荷西是很爱她的并且是很了解她的。读者这一章,仿佛自己也参与到这场婚礼中,见证着他们的爱情……

看了《娃娃新娘》,写的是邻居姑卡嫁人的故事,这一章写了姑卡的穿着,打扮,我在脑海中也勾勒着这样的小女孩:梳着粗粗的辫子,穿着大花长裙,将身体用布缠起来……在那里,在那个沙漠,我们也不难看出女孩的身份是低下的,她们要听从父母的安排嫁人,甚至自己从来没有见过那个即将嫁的人。三毛对她们是友好的,也是同情的!我又一次地跟着三毛感受着另一个国度的习俗……

《沙漠观浴记》中,写了在沙漠的那离奇的经历,我跟着三毛又一次地“旅行”了一次,由于很好奇沙漠上的人都是怎么洗澡的,就花了四十块钱想看个究竟,她很详细地写着沙漠中的那些妇女是如何洗澡的。由于严重缺水,她们几乎每三四年洗一次澡,身上很脏,她详细地描述着每一个细节并惊讶着每一个细节。最后和荷西因为偷拍别人“春季身体大扫除”而被发现,落荒而逃。自己也不禁跟着他们的经历而捧腹大笑。

读完了撒哈拉的故事,令我感受真的很多,不知道三毛是如何在交通不便,物质贫乏的沙漠如何度过艰难的生活的。她始终在努力地生活,给沙漠里的人治病,教他们读书写字,也结交了很多朋友。她保持着一种乐观的积极地生活状态。她教会了我热爱生活,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美好的,只要你认真地去体验生活,生活也会赠予我们很多意想不到的礼物。

三毛的文章并没有太多华丽的词藻,也没有什么虚构的辉煌,有的只是自己真正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为我们展现的就是真实的自己。一个乐观,宽容,并懂得热爱生活的人……一朵盛开在撒哈拉沙漠的奇葩!

也许我们能做的,就是继承这一种精神,这一种文化,努力地生活下去……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1000字五:(1014字)

三毛的语言一直都带着一种率性和清新,她只是纯粹的浪迹天涯,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这样的文字是最干净动人的,像一次场春雨,洗刷了所有的尘埃。

我一直认为沙漠是荒凉的,那里像人间地狱,只有无尽的黄沙与酷热的天气,但是三毛让我看到了沙漠的狂野温柔,在这片被黄沙覆盖的天地,也有着自己的居民,他们有自己的信仰,自己的传统。是他们的存在,让这片寂寥的土地有了充满母性的一面。他们相依相存,在自己的小天地中幸福的生活。

三毛的沙漠生活无疑是诗意的,虽然有自己不习惯的风俗,一些不讲理的邻居,还有比起家乡差了很多的待遇,可是她有一个爱她的丈夫,也有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家。我真的不知怎么形容三毛的洒脱,再撒哈拉这样荒芜的地方,他可以为了一个贝壳化石瞒着别人在深夜出门:在经济紧张的情况下,她可以为了别人眼里的不只钱的雕塑一掷“千金”。这样的女子,有着像撒哈拉的热情狂野,在这片炙热的土地上,尽情放纵自己的天性。

可她也有柔情的一面,她爱生活。耐心的将简陋的小屋变成一个温暖的家。她不像那些文人只爱诗词书画,她爱一切美好的事物。高贵到大家的书法作品,便宜到从沙漠中捡回的骆驼头骨,这些生活中的艺术,将她的小屋,打造成撒哈拉里的一道最亮丽的风景。

最感动我的是她的坚持。撒哈拉的美是谁都知道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样的意境谁不想要。可是坚持下来的有有谁?在看过日落日出后,还有贫苦的生活与落后的经济。三毛是个被家里人有些娇惯着的女孩,可是她坚持下来了。为了享受撒哈拉的美,她学会了忍受酷热,学会了换煤气罐,也学会了处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她想一朵柔韧的花,清新的绽放在着贫瘠的土地上。

在这里她找到了自己的朋友,也许有些撒哈拉威人有些世俗、蛮不讲理,但大多数这里的人都像未雕琢的璞玉,纯洁,善良。在这里面让我最感动的是一个哑奴,他的身份有些低贱,甚至可以被当作一件物品转让,可是他靠自己赚的钱,来养活一个家。他不知道该怎样报答别人的好心,便用洗车、修房着样零碎地小事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也许这份礼物并不贵重,但收到它时,内心充满的是满满的感动,物品可以定价,而这份无价的情谊又怎么偿还的清呢?

曾有一个女孩不顾艰难险阻,来到了美丽的荒芜之地,用己的双手,打造一个温暖的小天地:曾有一个女孩,在撒哈拉散放自己的热情狂野,又保留着自己的柔情:曾有一个女孩执著的爱着生活,家人,朋友,在这片热土上,绽放出自己的光芒。这段撒哈拉的故事,我会永远铭记在心。

------分隔线----------------------------
瓜泽网周排行榜
瓜泽网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