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000字一:(1028字)
我们总是很难去面对真实的自己,用华丽的谎言来麻痹自己,顺便欺骗别人,却不敢坦然去面对自己所犯下的错误。
阿米尔这个富家少爷所犯下的罪行,不也是一样。在面对自己人性中的怯懦、说谎、虚伪、善嫉、矫情、邪恶、自私、自大时,他选择的是逃避,这是一个懦弱无知少年的错误选择。他也为此付出了一生,来自心灵鞭挞、愧疚、恐惧的沉痛代价。
少年之间的友谊就本是微妙的,因身份地位不同而相互之间小心翼翼的试探。可能,这就像一个巨大的命运轮盘。因为社会地位的差距,阿米对于哈桑有种先天上的优势,因此两人永远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朋友。阿米便能将性格中的“恶”暴露在哈桑的面前。通过有意无意的欺负,阿米在哈桑身上抒发生活中来自父亲的甚至是来自哈桑的压力。但哈桑又带给了他这么多的快乐和认同,似乎一切都是因为自己不够好。最后,为了得到父亲的认同,他甚至眼看哈桑被人强暴,而仅仅是为了保住他的蓝风筝。他对哈桑感到愧疚,想让哈桑打还他,想让他们就此扯平,可哈桑还是什么都不做,甚至把烂果子抹在自己的脸上,哈桑还是如此深的在包容他,信任他,爱他。他平静的外表下掩藏着一股找不到出口的洪水,愧疚和怕人发现的寝食不安在折磨着他。但他依旧将他的恶发泄到哈桑身上,只因为他是仆人,他是弱势的。尔后,哈桑被他逼走了,他似乎找到了平静。
那一幕发生在追风筝大赛后的一场意外的背叛,是因为胆怯的自私性格,导致一段真切友谊的逝去。在阿米尔成年后,辗转回到饱经战火摧残的阿富汗之后,发现在种族和宗教的自我本位主义下,在政权更迭的动荡下,践踏生命都变得那般的毫不起眼。
在多年以后,有人告诉他,哈桑是他同父异母的兄弟。是父亲和仆人的妻子通奸生下的不能承认的儿子。这本来还有理可循的事就变得如此荒诞不经。父亲的隐瞒和有意无意的比较,哈桑和阿米之间不平等的地位,阿米的自卑自怜自伤自傲,哈桑所受的屈辱痛苦,在那个身份地位等级的社会里,还有多多少少这样的故事?可能这就是在社会背景下那个叫做命运的东西。因为阶级和一段不可告人的秘密成为主仆,因为种族的对立和迫害酝酿了最终的悲剧……那个与他如影随形的哈桑,那个愿意为他付出一切代价的哈桑,那个在他耳边说着“为你,千千万万遍”的哈桑,此生却无缘再见。
作者清淡的笔触之下,饱满内敛的人物个性在沈静中透露着浓浓的忧伤。在交错倒叙的文字中,让我惊觉那从容精湛的文笔,仿佛让时光在瞬间如光影交错,回顾着漫长曲折的人生道路,往事历历在目,然而人事已非。回不去的童年,填补不了的心灵裂缝。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000字二:(1032字)
这本书的名字是《追风筝的人》,可能因为这本书的故事情节太坎坷,所以我无法用一颗平静的心,一颗享受的心去品味这本书真正的韵味,品茶或许不适合这本书真正的意境。而这本书真正带给我们的是那种境界。让自己融入进了那个纠结的故事。去用心评价每一个人物带给自己的种种思考。我想,这本书最好的地方在于它不做作,让读者真正的感受到来自异域的不公。我带着满心的沉重,静静的融入到了那一个世界里,那是一个被人遗忘,却容易受伤的世界。这是一本令人震撼的小说,看完后也让我有很多感想,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风筝。
《追风筝的人》讲述了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他父亲仆人儿子哈桑之间的友情故事,作者并没有很华丽的文笔,他仅仅是用那淡柔的文字细腻的勾勒了家庭与友谊,背叛与救赎。当仆人哈桑——阿米尔最好的伙伴,被其他富家少爷围困在角落里施以暴力与侮辱时,阿米尔——哈桑最信任的朋友,却蜷缩在阴暗的角落里默默注视,直到泪流满面却仍不敢挺身帮助哈桑时,我听到了心碎的声音,
作者用细腻平淡的笔触,为我们真实的还原了阿富汗喀布尔,娓娓道来一段人性的救赎。语言平实而力透纸背,感强烈真挚而不造作,仿佛一位老朋友向你诉说他曾经的故事。“为你,千千万万遍!”铭刻在心底的声音是永恒的忠诚誓言,哈桑坚定澄澈洞察一切的眼神从一个少年的眼中直达另一个少年的心扉二十多年来不停歇地煎熬拷问着懦弱的灵魂。亲情、友情,欢笑、背叛,汗水、血水,树荫倾泻的阳光,顺窗而下的雨水,最珍贵的感情,最鄙夷的沉默,独自咽下的泪水,难以置信的身世,执着奉献的生命,连同风筝和那张带着兔唇的圆脸在阿富汗这片被宗教信仰与真诚热情缠绕,被战火摧残的土地上交织成震撼人心又回味悠长的交响曲:“为你,千千万万遍”……
书中的情感不仅仅是亲情,不仅仅是友情,只要是能够沉下心来阅读的人,都会被其中直指人心的情感打动,也会从中折射出自己曾经有过的心绪,比如伤害别人时的快意和犹疑;危机关头的懦弱无助;亲人面临危险时的慌乱无措;爱情乍到时的浮躁不安;失去亲人时的悲伤孤独;应该担当责任时的自私推诿,以及时常涌上心头的自责、自卑和赎罪的冲动……这样的情感没有任何的虚伪做作,是一个人在面临变化的那一刻来不及思索的真实反应,是一个人在夜深人静时最私密的扪胸自问。胡赛尼的笔犹如一把尖利的刻刀,将人性的真实刻画得近乎残酷,却又毫不哗众取宠。
也许故事的结局并不完美,也许有些许苦涩与酸楚。但人生就是这样,犯错,错过,再用一生来挽回。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000字三:(1162字)
故事的起源在阿富汗的喀布尔。主人公阿米尔是个富家少爷,他的父亲不仅富甲一方,而且乐善好施、正直刚烈。阿米尔的性格里却缺少父亲的豪迈勇敢,只喜埋头读书,被人欺负也不还手。与他截然不同的是仆人阿里的儿子哈桑,这个兔唇的男孩有着令人吃惊的运动天赋,每当阿米尔遭人欺负,总是哈桑为他挺身而出。阿米尔和哈桑虽然情同手足,却有些嫉妒父亲对哈桑的欣赏和疼爱。每年冬天的风筝大赛是阿富汗孩子们最重要的活动,用自己的风筝线把别人的线割断,然后追到那只掉落的风筝,就是赢者。阿米尔是斗风筝的好手,哈桑是追风筝的好手。那年的冬天,喀布尔迎来了最大的一次风筝联赛,阿米尔希望能在这次大赛上夺冠,以赢得爸爸的钟爱。当他把最后的对手的一只蓝风筝割落时,整个赛场都沸腾了,他看到父亲在为他欢呼。追风筝的任务落在哈桑身上,哈桑果然不负所托,成功追到蓝风筝,不想被小混混阿塞夫和他的同伴们截住。哈桑不愿意交出风筝,遭到阿塞夫的强暴。寻找哈桑的阿米尔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却没有勇气上前救助。阿米尔得到了父亲梦寐以求的关爱,但哈桑的存在却让他内疚痛苦。终于,他不堪重负,他在父亲面前撒谎说哈桑是小偷,让父亲赶他们走。而即使是这样莫须有的伤害,哈桑也毫无怨言地承认了。虽然父亲执意留下他们,他们还是黯然地离开了。同时离开的还有他们对真情的失落迷惑与痛楚。也许爱到极至便是相互的伤害吧。聪明自尊的哈桑父子选择了远离与隐忍。也许这就是人性的弱点,欺负弱小,用卑鄙掩盖。然而再弱小的人也有自尊与庇护。
书的后半段写得是主人公心灵的救赎。随着阿富汗政变,阿米尔随父逃到美国。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父亲去世后的某一天,已移居美国并成为知名小说家的阿米尔接到父亲的好友拉辛汗的电话,他说哈桑已死,他要阿米尔回阿富汗,要他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从战乱中的阿富汗带出来。不仅是因为他以前辜负了哈桑,还因为哈桑是阿米尔的同父异母的弟弟。重回故土的阿米尔得到了哈桑的独生子被曾经的宿敌绑架的消息。人性的胆怯和本真在阿米尔又一次面对命运考验时做出了他早该在几十年前就做出的选择,面对曾经羞辱过哈桑的敌人,阿米尔用自己的方式救回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追到了心中漂移已久的风筝,重新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生活的大门终于又向他敞开了。阿米尔的结局,是幸福的。他终于明白了彼此的意义——以生命为代价。
现在难得看到好看的书了,喜欢这本书,是因为书本中那些善良的人民如哈桑,能一如既往的为朋友付出,是不计前嫌的付出,还有在艰难的困境中,从不失望从不诅丧,坚忍,刻苦耐劳,这么正面的任务形象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少见了,虽然不适合我们现在的社会形势,但是毕竟是奋进的,正面的能量,能触动自己。从而可以反省自己,珍惜现在幸福的生活,不在有问题有困难的时候发牢骚,影响自己的心情和生活质量。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000字四:(1172字)
《追风筝的人》讲述了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他父亲仆人儿子哈桑之间的友情故事,作者并没有很华丽的文笔,她仅仅是用那淡柔的文字细腻的勾勒了家庭与友谊,背叛与救赎,却给我以震撼。
当仆人哈桑——阿米尔最好的伙伴,被其他富家少爷围困在角落里施以暴力时,阿米尔——哈桑最信任的朋友,却蜷缩在阴暗的角落里默默注视,直到泪流满面却仍不敢挺身帮助哈桑时,我听到了心碎的声音。
可命运的指针并没有停止,阿米尔因为懦弱而极端害怕直至惭愧不已,无法面对哈桑。最后甚至栽赃他,让他永远离开了这个家。到后来阿米尔获悉哈桑竟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时,悔恨与伤痛纠结。
当中年的阿米尔偶然得知哈桑的消息时,他却不顾危险,前往家乡阿富汗,开始了救赎。但时间是可怕的,因为它可以让一切都改变。终于回到家乡的阿米尔,目睹了家乡的变化,战乱不断,民不聊生。同时也见到了儿时的老管家,见到了荒废的家,也得知了哈桑的死讯。
哈桑死了,阿米尔的救赎却没有停止,哈桑唯一的儿子索拉博落入了阿米尔儿时的宿敌手中,儿时的懦弱和愧疚缠绕着中年的阿米尔……,一场救赎再次开始。
故事的最后,阿米尔救回了索拉博,可此时的索拉博却因精神上的伤痛至以完全失去感情,唯有说起风筝——那哈桑和阿米尔童年最喜爱的玩物时,才会不知觉地笑起来……
为什么生活在如天堂般的美国,远离硝烟弥漫的阿富汗,阿米尔仍然有着挥之不去的愁绪,仍然想着那个令他魂牵梦绕的故土,是哈桑,那个最忠于他的奴仆,不,是童年的伙伴,是他最愧对的人,让他的心灵永远处在忏悔与不安中。
也许故事的结局并不完美。故事的结局,索拉博的不语和沉默以及放风筝时他的笑,让我感到一丝悲伤,却也有如负重释。因为阿米尔追过,救赎过,勇敢面对过。也许有些许苦涩与酸楚,但人生就是这样,犯错,错过,再用一生来挽回。
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是阿米尔,都在不断追寻那早已消逝的哈桑,或而失望,或而欣慰,或哭或笑。人生也许就是在不断怀念和追寻过去中度过的,我想:书中的情感不仅仅是亲情,不仅仅是友情,只要是能够沉下心来阅读的人,都会被其中直指人心的情感打动,也会从中折射出自己曾经有过的心绪,比如伤害别人时的快意和犹疑;危机关头的懦弱无助;亲人面临危险时的慌乱无措;爱情乍到时的浮躁不安;失去亲人时的悲伤孤独;应该担当责任时的自私推诿,以及时常涌上心头的自责、自卑和赎罪的冲动……这样的情感没有任何的虚伪做作,是一个人在面临变化的那一刻来不及思索的真实反应,是一个人在夜深人静时最私密的扪胸自问。胡赛尼的笔犹如一把尖利的刻刀,将人性的真实刻画得淋漓尽致。
书的后半段写得是主人公心灵的救赎。他费尽周折找到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追到了心中漂移已久的风筝,重新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生活的大门终于又向他敞开了。阿米尔的结局,相比较而言,是幸福的。他终于明白了彼此的意义——以生命为代价。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000字五:(1003字)
不得不承认,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几乎对读书丧失了兴趣。经常是拿起一本书--放下。看起来,我与书无缘了。但总会有一个转折点的。当我看到《追风筝的人》这个书名,引发了我无限的联想。又看到它的封面——黄昏的天空。一层层斑斓云彩中有一片蔚蓝天空,仿佛把人带到更深更广远的世界。一只拖着长长尾巴的风筝在天空中翩翩起舞。因为一个书名,因为一个梦境,我买下了它。
在我看来,第一流的小说必须具备一个特质:情感的真实。
具备这一特质后,一部小说的情节不管多曲折、奇幻甚至荒诞,读起来都不会有堵塞感。
因而,钱钟书的《围城》未被我列入第一流的小说,因为小说中一些关键情节的推进缺乏情感的真实,譬如“局部的真理”勾引方鸿渐、唐晓芙爱上方鸿渐和方鸿渐爱上孙柔嘉,这几个情节中的情感描绘都缺乏真实感,让我觉得相当突兀。
相比之下,美裔阿富汗人卡德勒·胡塞尼的《追风筝的人》就具备“情感的真实”这一特质。
这部小说讲的是两个阿富汗少年的故事,阿米尔是少爷,而小他一岁的、天生便是兔唇的哈桑是仆人,他们都失去了妈妈,阿米尔的妈妈生阿米尔时死于难产,哈桑的妈妈则在哈桑出生几天后跟一群江湖艺人私奔了。这两个男孩吃一个奶妈的奶长大www.guaze.com,拥有似乎牢不可破的情谊。然而,当哈桑为捍卫阿米尔的荣誉而被人凌辱时,阿米尔却选择了逃避。不仅如此,阿米尔还设计将哈桑驱逐出自己家门。后来,已移居美国并成为知名小说家的阿米尔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边是阿米尔父亲的好友拉辛汗,他说哈桑已死,他要阿米尔回阿富汗,要他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从战乱中的阿富汗带出来,不仅是因为他以前辜负了哈桑,还因为哈桑是阿米尔的同父异母的弟弟……
风筝是象征性的,它既可以是亲情、友情、爱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诚实。“追风筝的人”既是哈桑,也是阿米尔,更是我们每个人。对阿米尔来说,风筝隐喻他人格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为健全的人,成为他自我期许的阿米尔。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样那样的心结,都有一只曾经的风筝。
看完原著之后又去看了同名电影,看到最后在草地上放飞风筝的一幕,最后那一句:“为你,千千万万遍”,真是很有苦尽甘来后的泪点。从阿富汗烽火硝烟的专政暴权的窒息感,到温暖的春天草坪上放风筝,确是精神和物质上共同的圆满。让我想到昨天和室友一起去看的《地心引力》。不过那是真的窒息感(在太空),然后再回到水与土的星球上。有一种相似的感觉,太甜的生活,总需要让我们会知道什么是苦吧。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000字六:(1044字)
对于总是在奉献的羔羊,我们会有意无意地推动它走向这样一个结局:彻底为别人献身。否则,便只有我们为它献身,因为它此前的奉献是如此之重,我们已无法承担。所以,我们常看到这样的局面——勇于献身者,最后的结局常是彻底献身。
这部小说讲的是两个阿富汗少年的故事。阿米尔是少爷,而小他一岁的、天生便是兔唇的哈桑是仆人。他们吃同一个奶妈的奶水长大,拥有似乎牢不可破的情谊。然而,当哈桑为捍卫阿米尔的荣誉而被人凌辱时,阿米尔却选择了逃避。不仅如此,阿米尔还设计将哈桑驱逐出自己家门。后来,已移居美国并成为知名小说家的阿米尔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边是阿米尔父亲的好友拉辛汗,他说哈桑已死,他要阿米尔回阿富汗,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从战乱中带出来,不仅是因为他以前辜负了哈桑,还因为哈桑是他同父异母的弟弟……
或许,许多人会感动于小说第一页的一句话——“哈桑从未拒绝我任何事情”。听上去,这是多么忠诚的爱啊。然而我讨厌这个句子,以及这个句子对哈桑这种情感的赞誉。有时,我们会甘愿做一个人的炮灰,觉得那样才有爱一个人的感觉;有时我们也会要求别人做自己的炮灰,以此来证明这个人的确爱自己。当阿米尔在怀念“哈桑从未拒绝我任何事情”时,其实就是渴望哈桑做自己的炮灰。哈桑成为阿米尔的炮灰,他付出了鲜血、创伤和荣誉,而换取的只是阿米尔的逃避以及他的愿望实现。哈桑一如既往对阿米尔奉献自己。所以,当阿米尔栽赃哈桑,造成哈桑偷了他的财物的假象时,他捍卫了阿米尔的荣誉,承认是他干的。即使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是阿米尔的炮灰,为了保护阿米尔的豪宅,他和妻子被塔利班枪杀。
在我看来,哈桑之所以愿意为阿米尔奉献自己,为了阿米尔而被凌辱,为了阿米尔的豪宅而被枪杀,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他担心阿米尔会厌倦自己,会不喜欢自己。这就像一些家庭中那些最不受宠的孩子,反而常是最孝顺的孩子,为得到父母的欢心而不惜一切。绝大多数孩子会说的第一个词汇是“妈妈”,而哈桑说出的第一个词汇却是“阿米尔”。这个细节的直观理解是,哈桑将阿米尔视为最亲的人;象征的理解是,阿米尔是哈桑的“心理妈妈”。所有孩子都渴望获得“心理妈妈”的爱,为了达到这一点,他们不惜付出任何代价。阿米尔渴望哈桑做他的炮灰,哈桑则主动愿意做阿米尔的炮灰。然而,任何人都不值得做另一个人的炮灰。
因为,奉献者的生命重量压得接受者喘不过气来,后者会发现,除非他给以同等分量或更多的回报,否则他心中总会有歉疚。或许,亏欠感是我们最不愿意有的一种心理,而如何处理亏欠感便成了我们人生道路的一个话题。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000字七:(1000字)
《追风筝的人》讲述了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他父亲仆人儿子哈桑之间的友情故事,作者并没有很华丽的文笔,她仅仅是用那淡柔的文字细腻的勾勒了家庭与友谊,背叛与救赎,却给我以震撼。当仆人哈桑——阿米尔最好的伙伴,被其他富家少爷围困在角落里施以暴力时,阿米尔——哈桑最信任的朋友,却蜷缩在阴暗的角落里默默注视,直到泪流满面却仍不敢挺身帮助哈桑时,我听到了心碎的声音。可命运的指针并没有停止,阿米尔因为懦弱而极端害怕直至惭愧不已,无法面对哈桑。最后甚至栽赃他,让他永远离开了这个家。到后来阿米尔获悉哈桑竟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时,悔恨与伤痛纠结。当中年的阿米尔偶然得知哈桑的消息时,他却不顾危险,前往家乡阿富汗,开始了救赎。但时间是可怕的,因为它可以让一切都改变。终于回到家乡的阿米尔,目睹了家乡的变化,战乱不断,民不聊生。同时也见到了儿时的老管家,见到了荒废的家,也得知了,哈桑的死讯。哈桑死了,阿米尔的救赎却没有停止,哈桑唯一的儿子索拉博落入了阿米尔儿时的宿敌手中,儿时的懦弱和愧疚一直一直地缠绕着中年的阿米尔……,
一场救赎再次开始。故事的最后,阿米尔救回了索拉博,可此时的索拉博却因精神上的伤痛至以完全失去感情,唯有说起风筝——那哈桑和阿米尔童年最喜爱的玩物时,才会不知觉的笑起来……书的后半段写得是主人公心灵的救赎。他费尽周折找到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追到了心中漂移已久的风筝,重新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生活的大门终于又向他敞开了。阿米尔的结局,相比较而言,是幸福的。他终于明白了彼此的意义——以生命为代价。
书中的情感不仅仅是亲情,不仅仅是友情,只要是能够沉下心来阅读的人,都会被其中直指人心的情感打动,也会从中折射出自己曾经有过的心绪,比如伤害别人时的快意和犹疑;危机关头的懦弱无助;亲人面临危险时的慌乱无措;爱情乍到时的浮躁不安;失去亲人时的悲伤孤独;应该担当责任时的自私推诿,以及时常涌上心头的自责、自卑和赎罪的冲动……这样的情感没有任何的虚伪做作,是一个人在面临变化的那一刻来不及思索的真实反应,是一个人在夜深人静时最私密的扪胸自问。胡赛尼的笔犹如一把尖利的刻刀,将人性的真实刻画得近乎残酷,却又毫不哗众取宠。
也许故事的结局并不完美,也许有些许苦涩与酸楚。但人生就是这样,犯错,错过,但是那又怎样,还是要一直地走下去,再用一生来挽回,也许有些事错过了永远就回不来了,不管是美好还是痛苦……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000字八:(1180字)
又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终于看完了《追风筝的人》。所以,写完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才会睡觉!有点累!
以我个人的角度来看这个小说,完全是以作者个人为中心,讲述了一个关于成长,谎言,背叛和自我救赎的故事。虽然这个故事的背景是过去30年的阿富汗政权变迁,不过我相信很多人并不在意这个政治背景有何吸引之处,因为读者并非政治家。抛开感情因素,伊斯兰教国家的风俗倒是一个很好地看点,但这也不是重点。重点是在于这种类似于中国封建礼教下的人格扭曲。比如,严格的阶级等级制度。正是因为这些礼教,才使得主人公阿米尔十分在意少爷和仆人的关系,并且一再背叛自己的承诺,而一生善良的哈桑却成了这种制度下的牺牲品,到死都不知道自己真实的身份,并且用生命捍卫主人的名誉。
故事中充满着谎言,父亲对儿子的谎言——父亲说世界上唯一有罪的就是盗贼,“当你说谎,你偷走别人知道真相的权利”,而故事中最大的“盗贼”确是父亲,隐瞒了与仆人的老婆通奸的事实,但却承受着不能表达对同样是自己骨肉的哈桑的爱的痛苦。父亲在文章中的形象被塑造成为一个神,而不是人,他强大,博爱,善良,勇敢,勇于挑战传统礼教,却不能破坏自己塑造的伟大形象。
阿米尔是一个懦弱的角色,他背叛了兄弟一样的情谊,实际上他们的确是兄弟,只是他不知道,他的兄弟也不知道。一直到他决定要带哈桑的儿子回美国也是这样,居然可以背叛一个小孩。他轻易的许下诺言,又轻易的掉。这像极了生活中的我们,总在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也许天生我就是一个懦弱的人,那么我的失败,为了维护尊严的谎话都是可以原谅的,因为我就是一个弱者。
乃至到最后,主人完成了自我救赎,因为我是父亲的儿子,我应该挺起胸膛去面对我犯的错误,但真主有没有给我留下机会呢?美国人觉得幸福团圆的结局才是符合大众审美的观点,所以留下了哈桑的儿子,给了阿米尔一个自我救赎的机会,能够让他去解开心中的解。其实,并不是他救了哈桑的儿子,相反,到他接近不惑之年的时候,他的性命还是被这个不知道实情并且一直以性命来维护所谓主人的尊严的仆人所救。哈桑的儿子延续了哈桑的性格,哈桑死了吗?我认为没有,因为这种精神从本质上来讲完全一样,没有区别,只是在阿米尔又一次背叛了自己的诺言的时候,才让哈桑的儿子或者就是哈桑感到绝望。这种绝望所带来的空洞,需要更长时间的弥补。而留下的伤害,是一生的记忆,一辈子都抹不掉的。
到文章的结束,阿米尔才真正成熟,而这居然耗费了大半生时间,结尾虽然不算幸福,但也留下了希望的光芒,这就是所谓的大众审美。
如果说经典的故事都是悲剧,那么这个故事不能成为经典,他没有让人感觉到彻底的绝望和悲伤,那种由内心最深处所带来的伤痛和压抑。
基本上就这样子吧!每个人有不一样的看法和观点。但是我觉得还是不要让自己做一些明知道自己将来会后悔的事情才好。
《追风筝的人》已经改编成电影,拍摄地点是在中国新疆的喀什地区。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000字九:(1044字)
为你,千千万万遍。
说实话,我并不喜欢写读后感,但是,我对于这本书有太多的感悟,不得不写。我不是个软弱的人,我曾经说过。我看悲情的电影从来不哭,受了打击也从不轻易掉下眼泪。但是,如实的说,这本书,从中间部分到结尾,我是哭着看完的。从晚上十点一直到凌晨20分,我熬夜将它完整地看完了。
我很难过。
我为阿米尔感到难过。开始,我一直以为他是个很天真很单纯的孩子,只是比较淘气,可是后来,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不相信,阿米尔竟然是这样一个卑鄙的人,对,卑鄙,一点儿也不为过。他和仆人哈桑情同手足,因为他淘气而犯下的所有错,都是哈桑义无反顾地帮他承担,但是,他居然从来不把哈桑当成兄弟,甚至是朋友。难道就只因为哈桑是他的仆人,就天生卑贱吗?在风筝比赛中,哈桑为了保护自己追到的最后的风筝,被阿塞夫强暴了。在那个时候,阿米尔躲在小巷外,看到了这一切,但是他只是自责,而并没有去救他。他是个懦夫!在这一切发生之后,他竟然对哈桑越来越冷漠,最后,竟然陷害了哈桑,把他们逼走了,只因为他自责!他自责,为什么不对哈桑好一点,来弥补自己对哈桑的伤害;为什么不把他当成一个平等的朋友来看待?哈桑只是一个孩子,一个受过伤害的孩子啊!
我为哈桑感到难过。他受过主人阿米尔的戏弄,他受过阿塞夫一行人的讥讽和伤害。他对待阿米尔是义无反顾地保护,但是阿米尔却不把他当作朋友。他是阿米尔同父异母的兄弟,却一生都没能知晓这个秘密,而是当了阿米尔一辈子的仆人。他的逆来顺受,他的迁就,只是被阿米尔看作软弱。他不软弱,他只是由衷的对阿米尔好,他在阿塞夫想要伤害主人的时候,很坚强的拿出弹弓反抗。他没有受到公正的对待,他一次次的救了阿米尔,却从不要求回报。他被阿米尔伤得那么深,到最后,却依然十分怀念他,写信的时候,却只字不提以前的事。他是如此的善良,却总是被人伤害,我为他难过。
我为阿米尔的爸爸感到难过。他知道哈桑是他的儿子,却不能光明正大地对他好,尽管哈桑很感激他,但是那种感情仅仅是仆人对主人的忠诚与感谢,而不是血浓于水的亲情。他直到死都没能让哈桑喊他一声爸爸,我想,这应该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这个故事确实是美丽而残忍的,经过了那么多的困难,最终还是有了一个较为圆满的结局。阿米尔为了赎罪,回到了故乡,在和阿塞夫经过了生死搏斗之后,终于把哈桑的儿子索拉博带回了美国抚养。我始终忘不了那个哈桑,那个如此善良的少年,我仿佛看见他转身,对着阿米尔深情的说:“为你,千千万万遍。”
Foryou,athousandtimesover。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000字十:(1059字)
当我看到《追风筝的人》这个书名,引发了我无限的联想。又看到它的封面——黄昏的天空。层层斑斓彩云中有一片通透的蔚蓝天空,仿佛把人带到更深更广远的世界。一只拖着长长尾巴的风筝在余晖中翩翩起舞。这是一个梦啊!
然而有一点我错了。这不是什么童话故事,也并非喜剧。
故事的开始,在阿富汗。说起这个我们的邻国,并不是一个太平世界。我们总会把它与塔利班、战争、难民、死亡联系在一起。让我们想起的总会是一张张狰狞的脸、惊恐的脸,没有轻松,更不会有笑容。就是战争,进一步推动了悲剧的发生。
似乎一切都是注定的。阿米尔和哈桑,是一对从小一起长大的主仆,或者说伙伴。阿米尔少爷会说的第一个词是爸爸,而哈桑会说的第一个词是阿米尔。那将是他们一生最重要的人。阿米尔为了得到爸爸全部的爱,不惜陷害哈桑一家;哈桑为了自己的主人,受尽耻辱,最终奉献出生命。
是阿米尔错了吗?他胆小、懦弱、自私,看到哈桑被阿塞夫一群人欺负,却佯装不知道。但他在逃跑的那一刻,心里是多么复杂。最终他确定“为了赢回爸爸,也许哈桑只是必须付出的代价,是我必须宰割的羔羊……他只是个哈扎拉人,不是吗?”事实不是这样的,哈桑还是阿米尔同父异母的亲弟弟。然而这个被爸爸一生深埋的秘密揭开时,哈桑已经死在塔利班的枪下。
是哈桑错了吗?当我们读完这本小说,无不为他的不幸所悲伤,为他的忠诚、纯真、善良所感动。但经历了一系列事情,看到主人对他的态度,哈桑还会认为这一切值得吗?他为什么还要一次次的献身?难道他也认为自己只不过是一个低贱的仆人吗?还是为了朋友阿米尔,他情愿付出一切,我们不得而知。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无论是阿米尔还是哈桑,都没有错,他们原本都是纯真善良的孩子。因为种族,使他们有了高低贵贱之分,被逼向世界的两极。
这个故事震撼了每一个人的心灵,他向我们再一次发出最深的呐喊:
我们要和平!我们要平等!
“为你,千千万万遍。”我听见自己说。
然后我转过身,我追。
他只是一个微笑,没有别的了。他没有让所有事情恢复正常。他没有让任何事情恢复正常。只是一个微笑,一件小小的事情,像是树林中的一片叶子,在惊鸟的飞起中晃动着。
但我会迎接它,张开双臂。因为每逢春天到来,它总是每次融化一片雪花;而也许我刚刚看到的,正是第一片雪花的融化。
我追。一个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但我不在乎。我追,风拂过我的脸庞,我唇上挂着一个像潘杰希尔峡谷那样大大的微笑。
我追。
阿米尔解脱了,在二十六年的的挣扎折磨之后。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幸福的结局。
然而对我来说,还没有结束。我会记得这本书,反复回味着其中闪烁着的人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