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太莱夫人的情人读后感1000字一:(1176字)
劳伦斯的这本小说,因为有太多关于性的描写,即使在英国也有很长一段时间是被禁止发行的,偷印者甚至把这本书作为传播淫秽猥亵之物的载体。我们看到,在这本只有几个人物出场的小说中,故事情节是老套的,几乎没有什么新颖的地方,但为什么能作为劳伦斯的代表之作呢,我想最主要的是他对于性的描写恐怕是古今中外其他人所不能比的。
关于性,对于一个成年人,或者说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讲已经不是什么难以启齿的事了,因为大家都明白,作为一个正常的成年人,性对于人类就像你要吃喝拉撒一样是一种机能,正确的性爱观和性爱生活是人生幸福与否的一个衡量尺度。随着现代社会宽容度的不断扩大,人们不仅接受了异性之恋,甚至接受了同性恋、双性恋。
查太莱夫人的可悲之处正在于她在德国情人去世之后,和正在一战战场的查太来维持了仅仅一个月的正常的婚姻生活,当查太莱被炸的肢体破碎抬回来的时候,可以说是她悲剧生活的开始。倘若说他们是真正的爱情,我倒同情起查太来先生了。因为在我看来,真正的爱情或情爱甚至可以代替性爱,如果查太莱夫人不甘寂寞,可以背弃自己的爱人,就是现在我想人们也是不会轻易的宽容她,结婚时牧师不是说了吗,不管以后的日子里如何艰难、痛苦甚至残疾,我们也情愿不背弃当初的誓约。
我到现在也没有明白,查太莱夫妇的婚姻为因为婚姻而婚姻,还是基于爱的基础上的婚姻。所以我假设劳伦斯的写作背景是他们不是真爱婚姻,康妮和克里福的婚姻本来就缺乏爱的基础,在克里福残疾以后的初期,康妮的忠诚来自于她对丈夫的怜爱,其中还夹杂着一些比如社会地位、荣誉、金钱、还有责任方面的考虑,但是后来,面对日益死气沉沉的婚姻和满口高谈阔论的克里福,康妮觉得她的生活好像在云端一样,和真实的生活是那样的遥远。克里福需要他生活在精神的世界中,因为他不可能给与康妮像常人一样的生活,而康妮作为一个正常的女人,她逐渐厌倦了这种没有生气的、死亡一般的生活,于是,狩猎人的出现,可以说在她眼中闪过了一道彩虹,她看到了一个真实地、活生生的、肉感的男人。
狩猎人作为感情生活的受伤者,从本质上来说他对于婚姻是恐惧的,他对人高傲而冷漠,身上有种贵族气质,喜欢过孤独的生活。康妮作为主人的夫人,起初在他看来是遥不可及的,然而,后来的接触中肉欲逐渐代替了理性,再后来是激情过后的难以忘怀。任何人的爱情,大概开始的时候都要经历激情到理性的阶段,当他冷静下来的时候,却看到了这份感情似乎是不可能的。首先,他自己没有太高的收入,喜欢一个人的孤独生活,其次是他不想康妮跟着她受苦,跟着一个可以享受性爱的穷人呢,还是跟一个可以衣食无忧、高高在上的富人过所谓的“精神生活”呢?康妮的选择在我看来是坚决的,而狩猎人梅乐士多少有点牵强。
结果:他们也许会走到一起,也许会过得很清苦,也许还会有一个没有任何爵位的孩子,但毕竟这是一种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快乐比虚假的幸福更重要。
查太莱夫人的情人读后感1000字二:(1124字)
在我的心目中,《查太莱夫人的情人》是唯美的,当然,劳伦斯也谈到不同的人读《查太莱夫人的情人》,有的不同的反应。当然首先是他那个时代的卫道士们,他们认为这本书是猥亵的、淫秽的。另一个极端是一些摩登青年们,他们觉得这本书太土,那些姿式太陈旧了,而他们什么都可以干。这两类人都被劳伦斯归结为“肮脏腐败”的人,因为卫道士们只是道貌岸然罢了,摩登青年们只是做了卫道士想做而不敢做的,他们“只知玩着生活的玩具,尤其是性爱的玩具,而在这种游戏中失去了他们的精神!”
《金瓶梅序》中也有一段关于读者的分类。曰:“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喜欢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禽兽也。”什么是菩萨心?菩萨洞悉世间万法而悲天悯人。那什么是佛心?佛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真正用心去读《查太莱夫人的情人》的读者是会觉得震惊的。这些人才是劳伦斯真正的读者。他是写这本书给他们看的。——“我要世间的男女,能够充分地、完备地、纯正地、无瑕地去思想‘性’的事情”。我们有太多的性的实践,而关于性的思考则太少。“猥亵之由来,是因为精神蔑视和惧怕肉体,而憎恨肉体才引起了反抗精神罢了”。劳伦斯说,不要惧怕肉体,肉体是纯洁的,性爱是唯美的。郁达夫读过此书也感叹道:“现代人的炽热中于金钱,Money!Momey!到处都是为了Money的争斗、倾轧,原是悲剧中之尤可悲者,但是将来呢?将来却也窗莫能测!空虚,空虚,人生万事,原不过是一个空虚!唯其是如此,所以大家在拼命的寻欢作乐,满足官能,而最有把握的实际,还是男女间的性的交流!”
“所有那些逸话,什么纯洁的少女,洁白得象一张未染墨的白纸,都是一派胡言。一个少女和一个青年男子,是性的感情的性的思想的一种苦恼的网,一种沸腾的混乱,只有时间才能理出头绪。多年的纯正的性思想,多年的性的奋斗行为,将使我们终于达到我们所要达到的地方,达到真正的功德圆满的贞洁,达到完备的终点,那时我们的性行为与性思想是相谐的,不相左的。”――劳伦斯的这观点,又有些类似佛教密宗欢喜佛的意思了。
劳伦斯谈到真正的君子和淑女对待世间万物的态度。他说,“真正的教化,使我们对于一个字眼只有内心的、想象的反应,而不是肉体的、暴烈的、无理智的反应”。这已经到了“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的境界了。
要做到这一点真的很难。《查太莱夫人的情人》中性的描写是抽象的、唯美的。也许在现代人的标准看来,这简直不能算是一部性爱小说,萨德《淑女的眼泪》中的性要露骨、野蛮、变态的多。而跟日本人写的书的露骨、野蛮、变态相比,《淑女的眼泪》又是小巫见大巫了。也许时至今日,面对这个信息爆炸的世界所堆砌的种种刺激,我们需要克服的,已不再是内心的反应,而是内心的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