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后感1000字一:(1180字)
一、战争的开始:
当雅典人和伯罗奔尼撒人破坏了攻陷优卑亚后所订立的三十年休战和约的时候,战争就开始了。这是公元前445年的事。
二、当时的社会氛围:
一般人都相信伯罗奔尼撒战争是无论如何都会发生的。
伯罗奔尼撒战争时期的希腊已不同于荷马的特洛伊战争时期的希腊了。由于要塞的保护,土地也有了固定的耕作。自然的资源,在人们特定的活动中,也赋予了更进一步的意义。对于自己的家乡,人们有了更多的依赖性。海盗的头目作为强力的领导者,也是很多年前的事了。甚至于雅典人也早已放弃了随身携带武器的习俗,虽然这种习俗在一些蛮族中还存在。
伯罗奔尼撒战争时期的希腊,商业已经相当发达。位于科林斯地峡的科林斯的富有,就是当时商业发达的一个最好的证明。
远离了以劫掠为主要社会活动的时代,僭主政治也已经完全衰落,再加上波斯人对希腊的入侵也被打败,这使得希腊人开始过于相信命运已经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了。
三、发端:
伊庇丹努,大概位于现在的阿尔巴尼亚境内。由于民主党和贵族党相争,贵族党人在被驱逐后投奔了城外的蛮族敌人,并与蛮族人一起对伊庇丹努作了海盗式的袭击。民主党人于是求助于他们的母国科西拉——无果。在神的提示下,他们又求助于科林斯。这是他们母国的母国。科西拉人显然很不得他们母国科林斯人的好感,于是,科林斯人同意援助伊庇丹努人。这就导致了科林斯人与他们自己移民的战争。科西拉认为:派到国外去的移民不是留在母国的人的奴隶,而是他们的地位平等者。
四、雅典人的加入:
科西拉显然对自己的母国有一种畏惧心理,虽说他自己的海军已经非常地强大。于是,他们决定改变自己原来在雅典集团和斯巴达集团间的中立地位。科林斯在斯巴达是有很大势力的,这样一来,他们就只有求助于雅典人了。
科西拉人和科林斯人都到了雅典。
科西拉人告诉雅典人:科林斯是斯巴达集团的,他们是你们的敌人。我们有强大的海军,与我们联合,能给雅典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而科林斯人则对雅典人说:就算是我们错了,他们科西拉人,作为我们的同盟国(实为属国),也应该首先向我们申诉。每个国家都有权力处罚它自己的同盟国(实为属国)。不能指望一个城邦在暴动中来寻找安全。这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主权高于人权的理论。
四、雅典人的选择:
古希腊,其地理概念上比现在的希腊范围要大。现在的阿尔巴尼亚和意大利的一部分,都是在古希腊的范围中。由于当时航海技术的限制,他们大多只是沿着海岸航行,所以,希腊人活动范围,应该是遍及了如今的亚得里亚海周边的整个地区。
由于一般人都相信伯罗奔尼撒战争是无论如何都会发生的。而雅典人也不希望科西拉的强大的海军落在了科林斯人的手里。同时,它也希望两国因相互战争而削弱;因为,这样一来,如果战争真的爆发的话,雅典自己会比科林斯及其他海军国家的势力都要强大。此外,科西拉在往意大利和西西里去的沿海道路上,占着很便利的地位。所以,雅典人选择了于科西拉定立同盟。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后感1000字二:(1205字)
抱着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般不弃的精神,终于赶在离开合肥前读完了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相较于买书时的期望,的确是失望。拗口的演讲词中并没多么的振奋人心,也没找到所谓的“雄辩”。但是排除这些,还原一个公元前400年左右的真实希腊,拥有希腊最强大海军的雅典对垒拥有希腊最强大陆军的斯巴达,以及希腊、西西里岛各个城邦的寡头与民主、和谈与暴动、同盟与背叛、赦免与杀戮,还是挺有趣的。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同样,在我看来每个国家都是小人。如果把伯罗奔尼撒半岛看成整个世界,雅典、斯巴达、科林斯、科西拉、亚哥斯这些城邦看做一个个国家,那么在伯罗奔尼撒的战争完美的阐述了朋友与利益间的关系。而直接明了指出这一点的恰是善辩的雅典人。
“当一个人或者一个城邦行驶绝对权力的时候,合乎逻辑的方针就是对自己有利的方针,种族上的联系只有在他们靠得住的时候才存在;一个人依照每个时期的特殊情况而决定他的朋友和敌人。”雅典人攸非谟斯在劝说同为爱奥尼亚人的卡马林那人如是说。斯巴达人也是一样,他们以“解放希腊”为号召,但事实上常牺牲同盟者及希腊的共同利益,以达到自私的利益。而二者之间订立的所谓“三十年合约”更是搞笑。或许订立的目的就是为了破坏。“来日再战”?
一个个小城邦则在不同压力、形势、以及民众的票数下,在夹缝中求得生存、利益、发展。卡马林那在受到叙古拉威胁时邀请雅典来西西里,在西西里战争中却又保持中立,看到雅典人的惨败后又助叙古拉作战。麦加拉起初助科林斯人进攻科西拉,极力主张对雅典作战;后期却又受科林斯的威胁,加入雅典同盟。还有反复无常的马其顿国王柏第卡斯。
一切都很现实,自由、荣誉、宗教很多情况下只是个是借口。原来借口很好找的。个人、城邦是为了自我的生存、从最基本的安全出发,选择赞成或反对、顺从或暴动、进攻或谈判。
城邦表现的现实,而那些演说家的口中同样也有符合现代的道理:“事实上,人们对于法律的差错比对暴力的虐待,似乎更觉得愤慨。在第一种情况下,他们认为收到了平辈的打击;第二种情况下,他们认为是被一个优秀者所强迫”;“自制以自尊心为基础,而自尊心又以胆量为基础”;“正义的标准是以同等的强迫力量为基础的;同时也知道,强者能够做他们有权力做的一切,弱者只能够接受他们必须接受的一切”;“希望,那个危险中的安慰者”;“在民主政治统治下,有人没有当选为官吏的时候,他总可以用这种思想安慰自己:使他失败的不是他的平辈。(意思说,在贵族政治中,所有的人都是属于一个阶级的,一个人的提高是对其余人的侮辱;但是在民主政治中,失败的候选人可以说,选民是无知的,或有成见的,而不是他的才德不如人,因而他置之不问了)”……
好了,最后就不提严肃的了,说个有意思的:原来早在公元前希腊人就开始有断背了!按照修昔底德的记载、谢德风的翻译、我的理解,在公元前514年刺杀僭主的哈摩狄阿斯和阿利斯托斋吞是对断背情侣。嗯,的确是这样的。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后感1000字三:(1076字)
休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不是一部宏大的史学作品,而是一部充满历史感的现实主义作品。作者曾一度作为雅典将军参加战争,然而被雅典民众流放二十年,其间,它有时间走访伯罗奔尼撒各地,对战争的背景,起因,经过以及其中的决策,和战,谋术有相当清晰的了解和理解。同时,作者虽然力求中立,但是却始终具有一种“雅典人的自豪”。
大致来说,我是看的相当粗心,连著名的伯利克里葬礼演说都没完整详细的理解过。因而写读后感就只能仅限于自己的几点直观感受。
首先,谈谈我对古希腊民主制和贵族制的一点了解和理解。
民主的根本原则是多数人统治。这里不一定有被统治者,但是决策是由主流民意做出的。民主制度当然也时时处在威胁和警惕之下,因为普遍经历过佞主统治和寡头统治的公民时刻当心贵族会发动政变,推翻民主制。所谓民主制当然是局限于少数拥有公民身份的人中。某种意义上来说,事实上,这是一种扩大了的寡头制,因为城邦公民实际上就是政治家,是以政治为业的精英。而他们事实上也处于人口的少数。
民主制既带来宽容与理智,也具有天然的偏执与狂热的基因。第一方面当然好理解,因为他们更加注重倾听,包容各种言论,通过辩论决定决策。但当他们处身于某种情势下民意被一种富于煽动性的言论所感染的时候,他们往往会采取激进冒险的行为,就相当于传染病的机理。而民众往往不愿意接受其决策失误所带来的后果,因为虽然他们参加了决策时的投票,但是他们会认为是执政官或者将军或者其他贵族的诱骗是他们做出错误的判断;更多的时候他们根本就不会接受决策的失误,而将失败的罪责强加在执行者身上。这点在雅典后期体现得淋漓尽致,甚至是雅典帝国覆灭的主要原因。因为他是将军们在战场上因惧怕民众的责难和惩处而做出与他们理性判断相左的举动,因为无功而返或者是失败而返就必然承担已经在战争状态下变得非理性的民众强加的罪名,为他们承当责任。
所谓寡头制,实际上也是民主制的一种形式。因为所有城邦公民一样有参政的权利。而国王,监察官等贵族成员则享有在危急时刻的一些决断权,对政策走向拥有更大的影响力。这种体制实际上在保留民主原则的前提下,又是贵族精英能够在紧要时刻避免民众大会上的冗长争论以及抽风,而依据自己的判断做出最有利的决策。但是如果事后证明这一决策是错误的,那么就是国王也要受到问责,甚至被罢黜。因此他们就拥有更多的权力,同时履行更多的义务,因而具有更强的责任心和执行力。这样,在战争期间就拥有了更强的优越性。
这样,既对民众的“多数人的暴政”做出了限制,同时又否定了寡头垄断权力,而在二者之间寻求一种调和统一。这样的制度或许才是后世最终学习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