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读后感1000字一:(1082字)
《百年孤独》的叙事结构不同一般,马尔克斯采用了连环、环环相套、循环往复的叙事结构来展现小镇马孔多的历史。这种环环相套的结构,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小说的一个主题:人的孤独、封闭,以及由孤独封闭而造成的落后、消亡。作者对“孤独”这一具有民族特性的问题作了深刻的揭示。小镇的创始人何·阿·布恩蒂亚最初为了逃避家族的责备逃离家乡,他率领20来户人家走到海边,无路可走,于是在那里居住下来,把那个地方取名“马孔多”。布恩蒂亚为全村人合理地设计村镇的布局,带领大家共同建设马孔多。后来,随着吉普赛人、阿拉伯人、欧洲各地的人以及美国人不断涌进这个世外桃源,各种各样的“新奇”东西也随之进入这个新开发的小镇。布恩蒂亚为那些新奇的东西而兴奋着迷,他不断地接受新事物。竟然在不断地“发明”和“探索”中变得神魂颠倒,最后发疯,被家人捆在大树下,成了个活死人。他的二儿子奥雷良诺曾身经百战,可到头来他和战友们的流血奋斗丝毫没有意义。闹了半天,一切依旧,暴君走了一个又来一个。政府公然背信弃义,而他的党内的一些人为了个人利益对前政敌唯唯诺诺。奥雷良诺上校绝望地把自己关在作坊里制作小金鱼,再也不关心国内局势,最终无声无息地死去。他的妹妹阿玛兰塔,因为妒忌雷贝卡——她母亲的养女,先是与雷贝卡明争暗夺意大利商人皮埃特罗的爱情,之后在他向阿玛主塔求婚时,她又断然拒绝了他。皮埃特罗不堪连续打击,愤而自尽。不久阿玛兰塔又成了格林列尔的未婚妻,可是,在他准备同她结婚时,她又坚决地拒绝了他。她整天织她的裹尸布,日织夜拆,打发日子。雷贝卡和布恩蒂亚的大儿子结婚后,他们的生活方式被村人憎恨。在她丈夫被人杀死后,雷贝卡把自己倒锁在屋内,完全与世隔绝地度过了后半生。布恩蒂亚家族一代一代,“他们尽管相貌各异,肤色不同,脾性、个子各有差异,但从他们的眼神中,一眼便可辨认出那种这一家族特有的、绝对不会弄错的孤独眼神。”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描写那些由于愚昧、落后、保守以及情欲所造成的孤独,表现了一种因为不能掌握自身命运而产生的绝望、冷漠和疏远感。这种孤独的民族性成为阻碍民族或国家进步的一大障碍。
小说采用的环环相套的封闭式结构,造成时空的交错和重合。小镇马孔多对于人物来说是现实,对于叙述者来说是过去,而对于小说中的预言者梅尔加德斯来说又是将来。因而小说中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形成了一个完全自在的、形而上的世界。小说的结尾是梅尔加德斯的手稿被布恩蒂亚家族的最后一个成员破译。读者看到,全书的故事不过是对羊皮纸手稿的印证和再现。这一寓意深刻的描写揭示出历史与虚幻交织、现实与神奇相连的道理,点出魔幻现实主义的真谛。
百年孤独读后感1000字二:(939字)
这些年陆续读了一些书,但从没出现过,反复拿起放下的纠结现象。读《百年孤独》这本书,刚开始怎么也读不进去,反复退缩反复前行。最终还是本着读一本书就得读完的精神,耐着心性往下读的。一直到第五章,随着霍·阿·布恩蒂亚进驻马孔多,心才慢慢沉淀下来渐入佳境。随着情节起伏,时而放声大笑,时而眉头紧锁,时而被那些魔幻情节紧攥心扉。到后来如饥似渴,手不释卷。思想被百年孤独的磁石紧紧吸附,随着它的辗展徐徐前行。也给了我写百年孤独读后感的冲动。
《百年孤独》毋庸置疑,是一部意识流放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马尔克斯用自身独特的写法,描诉了布恩蒂亚家族,在马孔多的繁盛没落史和七代人对抗孤独情感纠葛的反抗史。全篇围绕着吉卜赛人梅尔加德斯,霍·阿·布恩蒂亚的妻子乌苏娜和奥雷连诺上校霍·阿·布恩蒂亚之次子第二代以及皮拉·苔列娜霍·阿卡蒂奥之情妇第二代展开一系列错综复杂戏剧性情节。加之书中结尾:“是那个长猪尾巴的男孩,也就是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七代继承人,他刚出生就被一群蚂蚁吃掉。”这发人深省的结束句。
刚读这部书时被那些重复的姓名弄的晕头转向甚至生出几许厌烦。直至读到最后一篇又折回头重读,才明白那么多重复称谓在引导很多深层情节往外延伸直至终结。“奥雷连诺”这个最频繁出现的名字贯穿了马孔多最繁繁华最落魄最恐怖的,瘟疫、战争、以及香蕉公司里的秘密大屠杀,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光明背后的黑暗。里面重复的乱伦,一直没能挣脱孤独的魔环,直至最后真的诞生了一个长了猪尾巴的布恩蒂亚第七代。给人痛心疾首的感觉。
孤独很多时候是与生俱来的,每个人都在逃避孤独,又无形中陷入孤独。孤独本身倾向自闭,自闭则代表着个体最终的灭亡。百年孤独这本书又何尝不是从自闭到开放,开放到繁荣;再由开放到自闭,自闭到毁灭呢?这是一部值得掩卷深思的巨著,值得每个深陷孤独的个体把玩研读。教我们摆脱孤独自闭,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
不知为什么,非常喜欢《百年孤独》里的这句话:“过去是虚假的,往事是不能返回的,每一个消逝的春天都一去不复返了,最狂热、最坚贞的爱情也只是一种过眼烟云似的感情。”因为孤独,所以渴望爱情。殊不知,有时是在渴望一种错的东西,这种错的东西会让自己更显孤独,甚至彻底摧毁心灵堡垒。视往事如过眼烟云,才能变的豁达,才能让灵魂安静!
百年孤独读后感1000字三:(751字)
久闻《百年孤独》,新近购得,一睹为快!竟然手不释卷,常抚案叫绝:不愧诺奖大师之作!读书的过程,仿佛穿越深邃的时空隧道,最先感受的是眼花缭乱的神奇,而后,是透彻身心的震撼!再后,是感慨人世人生的思索。
这是一个人类自然村落向现代城镇过渡绵延百年的历史故事。
这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上下五代人的悲欢,渗透骨子里绵延百年的孤独。
这是一个作者虚拟的现实世界,一切看似虚幻,却又那么地真实!一切恍如隔世,却又近在眼前。
区区二十几万字,每一页都有出人意料的神来之笔,令人啧啧称奇:
费尔南达身为贵族,从小被家里按照女王的礼仪塑造,而她的家乡阴风惨惨,在那个城市里,每天三十二座教堂丧钟齐鸣。
当年轻的奥雷里亚诺第二与情人佩特拉·科特斯俩人欢好的时候,他们的畜群也会疯狂繁殖。一个激情的夜晚过后,推开晨窗,但见满院的兔子密密麻麻挤在一起。
一生纵欲的奥雷里亚诺死后,他的朋友送给他的挽联上写着他生前狂欢时总爱说的一句话:让一让,母牛们,生命短暂啊!
每当马乌里肖·巴比伦出现,或与梅梅约会时,总会同时出现无数的黄蝴蝶,令人窒息地扑腾着,环绕着这对情人翩翩起舞。直到梅梅在远方的异乡,看到一只黄蝴蝶在风扇叶片间撞得粉碎,她便认定,马乌里肖·巴比伦已死。
车站大屠杀后,何塞·阿尔卡蒂奥第二从死人堆里爬回家,竟然发现小城中所有的人对这场屠杀一无所知,政府将屠杀的痕迹完全抹掉了,“三千多人啊!”何塞·阿尔卡蒂奥第二反复说着这句话,但没有人相信。可悲的是,何塞·阿尔卡蒂奥第二是这场大屠杀的唯一幸存者。大屠杀后,马孔多下了一场雨,这场雨,下了四年十一个月零两天。
……
上下百年的故事,马尔克斯信手拈来,寥寥数语,归纳人生,跨越尘世。
令人感慨,在时空的穿越中,人类的历史犹如海浪下的沙粒,飓风掠过的茅屋,瞬间了无踪迹,又回到它混沌初开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