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记读后感1000字一:(930字)
《变形记》(德语DieVerwandlung,英语TheMetamorphosis)卡夫卡短篇代表作,是卡氏艺术上的最高成就,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作品之一。
记得刚看完变形记的时候,我说了这样一句话:“这就没了?”
的确,那就是结束了。
很多人看变形记后,都说看不懂,不知道它到底在写什么,而这样一部不知道写些什么的短篇小说居然代表了“卡氏艺术上的最高成就,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作品之一。”
刚开始看完,的确不解,但如果你试着换种方式去理解,比如类比的方法,如果主人公格雷戈尔不是变成了个甲虫,而是生病了,得了一种怪病,使得自己的身体都变了样,那你会怎么看?一个人生了病,变了个形状,家里的人渐渐的不把它当个正常的人看,然后慢慢地排斥它,最后最后那个生病的人为了不拖累他的家人,选择了死去,而他的家人,因为这个生病的人终于死了,不会再拖累他们了,一起出去郊游了,这你会怎么看?
在我中学时期,我就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个世界很冷。我不知道的是在地球的另一半,早就有人发现了这个现象,并且还用超现实主义的手法把它写出来了。变形记描述了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孤独感与陌生感,即人与人之间,竞争激化、感情淡化、关系恶化,也就是说这种关系既荒谬又难以沟通。但这却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存在,真真确确的存在。
我最佩服这本书的还有一个地方,这本书描写了一个冷酷的社会现实,可作者并为对此做任何批判,这是很少见的,一般来说,作者写书往往会带入自己的感情基调,最明显的属三国,在三国中,刘备一定是仁慈的,曹操一定是奸的,因为他不是汉室正统。而这本书却并没有任何的批判。这个我只在红楼梦里面见过,能写这样的文章,其作者非有大胸襟不可。
我看过卡夫卡写给他父亲的信,仅仅5、6页的内容竟用了上百个不同的描写心里的词汇,其内心的敏感程度可见一斑。我非常欣赏他的才情,也很同情他的遭遇。据说他当年写了很多文章,在临终前让他的朋友把他的文章全都给烧了(很多文人都喜欢这样做),但他的朋友因佩服他的才情最终没有按照他的遗嘱行事。我想,卡发卡也还是想把他的文章让世人看,不然他大可以自己一把火烧了,而不用假手他人,之所以假手他人,是内心还保存一个希望,希望自己的书能够面世。
懒的修改什么的,就这样了。
变形记读后感1000字二:(903字)
《变形记》,以一种绝望的笔调开头。主人公在一夜好梦结束之后,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甲虫。全家都因此惶恐。还不够绝望吗?我以为这就是最绝望的事。不单单如此,绝望之中还有孤独:一个人的孤独,一家人的惶恐,全人类的绝望。惶恐之后,余下的办法只有一个--------接受。习惯了就好。到这里,在绝望的大山中似乎看到了一块希望的石头。淡淡的爱意出现了,妹妹细心的照顾,母亲温暖的语言,都让主人公看到了一阵阵的温暖。主人公也很知自己的情况,默契的陪和着。开篇紧张的节奏渐渐慢了下来,事情又得到了缓解,让人开始浮想联翩:也许,哥里高尔还会再变回来的,生活还会恢复原状。可卡夫卡不这么认为。我看到的只是光明,而卡夫卡看到的却是全貌。熟悉,不过是厌倦的第一步,稍稍熟悉之后,无限的厌倦就在前面。终于,经济上的重负让这个家疲惫不堪也狼狈不堪,心理上的重负让哥里高尔越来越多的做出他不该做的事-------绝望终于把他逼疯了。他想克制,又无法克制。理智已经无法战胜本能。对过去的回忆已经占据了一切。他虽然拥有甲虫的外壳,但他还有一颗人类的心,只要他在世界上还存在一刻,他就仍然是个顶天立地的人。他无法忍受别人把他当作恶心的爬虫,他渴望自己像原来一样!但是,他又对曾经的生活充满恐惧。对生活的恐惧又使他有些爱上了现在的状况。矛盾,是矛盾让他心力交瘁,是矛盾让他死在自己房间的地板上。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小说人物,哥里高尔,他就是卡夫卡的真实写照。卡夫卡不仅仅在写小说,他在写自己,在写自己的生活。
如果我在某天早上醒来发现自己也变成了一只大甲虫,我一定会绝望得当场死掉。这是多大的灾难啊!虽然看似荒唐,但毕竟不是没有可能。命运难以捉摸,谁知道哪天灾难就降临到自己头上来!更可悲的是,多数这样的灾难都来得无缘无故——至少受害者本人根本就是无辜的——自然灾害,战争等等莫名其妙地落到自己头上。想躲避当然是没用的,我们每个人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或深或浅的灾难,主人公遭到的灾难看似脱离现实却又再经典不过了。极为悲哀的是,对于绝大多数灾难,不管我们如何努力也摆脱不了。灾难不是命中注定的其实更为可怕。当然幸运地逃脱灾难又是命运不可捉摸的另一方面了。
变形记读后感1000字三:(1060字)
早就听说过卡夫卡和他这篇代表作《变形记》,也知道大概是讲了一个人变成了甲虫的事,这次通篇读下来,只觉一字“怪”。这果真是一次奇妙的阅读体验。内容极怪,文字极怪,带着我心里也漾起奇怪的诡波。
之前读过卡夫卡的《判决》《在法的门前》《饥饿艺术家》,加之这篇《变形记》都有一种奇妙的感觉。自己跟着作者的文字走了下来,却感觉没读懂什么。故事荒诞、诡异,又很真实,好像诸多细节都在真实世界发生过。这复杂的感觉困扰着我,在阅读过程中,也在阅读之后的回想思考里。那既然这“怪”如此困扰着我,我倒偏想讨论这“怪”。
首先了解一下作者和创作背景。有人这样评价卡夫卡:卡夫卡不是一个思想家,也不是一个哲学家,更不是一个宗教预言家,卡夫卡是一个独具风格的奥地利作家,一个开拓创新的小说家。所以我觉得,我没有能力也不必探寻文字中的哲学思想,而是仅仅以一个读者对待作家的视角,感受文字的力量。被社会普遍接受的观念是卡夫卡的作品属于现代主义文学。一战和二战时期,现代主义文学应运而生。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冷酷,人对社会的绝望。艺术上强调使用极度夸张以至怪诞离奇的表现手法,描绘扭曲的人性,表现人的本能和无意识的主观感受,开掘个人的直觉、本能、无意识、梦幻、变态心理以至半疯狂、疯狂的言行、心理。这几个关键词“怪诞离奇”“扭曲”“本能”“疯狂”倒是很能表达出我对《变形记》的感受。
主人公格雷戈尔是个小人物。他善良、勤劳,有很强的家庭责任感。在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压力下,他活得很辛苦,独自挑起家庭的重担,独自承担工作的疲累。变成甲虫后,他惊慌、忧郁、孤独,听到家人对经济状况的谈话时,他羞愧、自责,而家人对他的冷漠令他痛苦、悲伤,最终悲惨地死去。文末,面对格雷戈尔的死亡,其家人的表现也令人心痛唏嘘。“人变甲虫,从生理现象看,是反常的、虚妄的、荒诞的;而从社会现象看,又是正常的、可能的、现实的。”正是这怪透着真,而现实中的真又充满了怪。
这神秘荒诞又平淡无奇的世界啊,是你造就了卡夫卡。这催人寻味又令人费解的文字啊,是你造就了这世界。情绪的平淡与激烈,人物的分裂与异化,情景的真实与虚构,构成了复杂的卡夫卡的文学世界。有人说:他的全部作品所描写的真正对象就是人性的不协调,生活的不协调,现实的不协调。这种不协调带着我也不协调起来,但这种不协调的阅读体验和思考过程令我着迷。
这样看来,“怪”便不能完美概括卡夫卡的作品特点,你的最初感受是真实的,但你接下来的思考是深刻的。感谢《变形记》,感谢《卡夫卡》,带给了我如此的思考。
变形记读后感1000字四:(1093字)
在《变形记》一书中,卡夫卡描述了小职员格里高尔·萨姆沙突然变成一只使家人都厌恶的大甲虫的荒诞情节,借以揭示人与人之间--包括伦常之间--表面上亲亲热热,内心里却极为孤独和陌生的实质,生动而深刻地再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要阅读不同年代的文学作品,首先要了解作品写作的年代,故事情节产生的背景。否则的话一来由于时空差异无法激起阅读兴趣,导致阅读无疾而终,二来无法把握作者所要借小说表达的思想。
本书的写作时间是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黑暗的现实,痛苦的生活,使得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失去信心,一方面寻求出路,锐意改革,一方面又陷于孤独、颓废、绝望之中。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些思想敏锐的艺术家认为世界是混乱的、荒诞的,他们著书立说,批判资本主义的人际关系,批判摧残人性的社会制度。
了解了这些背景,就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领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
如果人变成虫,对主人公的主体属性分析,他的躯壳和灵魂分割开来了。主人公所受到的待遇,能很好地反应当时社会的价值取向——是更重视外表美,还是注重内在美;是更注重物质追求,还是更注重精神涵养。
格里高尔变成虫以后,他的人性并没有改变,还是一如既往地关心怎样还清父亲欠的债务,送妹妹上音乐学院,但是由于相貌和生活习性的改变,逐渐成为了家庭的负担,最终遭到了摒弃。连亲人都变得冷酷无情,更说明,在那个年代人们的价值体系中,是忽略人性的善良与纯真的重要性,而把更多的重点放在外表、地位等物质因素上。物质文明受到严重威胁的一战期间,人们过于追求物质,而忽略了精神文明,人性的丑恶、残酷在这一年代赤裸裸的体现。
在作者笔下,虽然只有一个人变成了虫,而一个社会的丑态却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
如果把人变成虫的假设按照原书的情节放在现在的背景中,我们可能没有这么深的体会,因为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大多数家庭的物质条件相对战争年代,是比较富裕的,而我们也注重精神文明的培养。人变成虫的假设,在现代社会中,可延伸为另一个命题——性与爱的关系。
有一幅很著名的外国漫画,叫“如果你被困在荒岛上,你会选择哪个。”选项是两张图,一个是人的上身鱼的下身的美人鱼,一个是鱼的上身人的下身的人鱼怪。这幅漫画其实也是在拷问现代人的灵魂,如果人变成了鱼,就像卡夫卡把躯壳和灵魂分开一样,把性与爱分开,你会如何选择。现代社会,父母因孩子的样貌而抛弃他们的事例已经不是普遍现象了,但因外貌而背叛爱人,为追求性而抛弃爱的事例还是比比皆是。
好的小说在不同的时代都有其不同的时代意义,在我看来,卡夫卡的《变形记》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应该演化为“如果人变成鱼”的命题了。
变形记读后感1000字五:(1025字)
这是寓言,还是梦魇?卡夫卡的《变形记》究竟是预示了一个未来,还只是偶然的一场噩梦?
《变形记》是卡夫卡的代表性作品,也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经典之作。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一般把卡夫卡和他的作品归入“表现主义文学”中。
格里高尔在父亲的公司破产、全家处于困顿的境况下,去当旅行推销员,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他在家里是受到尊重和爱戴的。当一个人被人依赖时,他与别人的关系自然会处于正常状态。但格里高尔一朝成了大、冷漠、残酷、无法沟通的可怕图景,亲情、伦理之情荡然无存。格里高尔虽然成了甲甲虫,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兄妹关系突然间发生了180度的转变,显示出一幅极端自私虫,但作为人的思想感情还在。他为不能按时上班而着急,他为老板要炒他的“鱿鱼”而焦虑,他为父亲暗暗地存了一笔钱而欣慰,他为妹妹明年上音乐学院的事而筹划,他为今后一家人的生计而忧心……专横暴躁的父亲却全忘了昔日的父子之情,害怕“家丑”外扬,要把他赶回房间,关起来。他甚至怀疑儿子会对家人采取暴力行为,而恫吓他、用苹果砸他,想要致他于死地。慈父之爱在他身上已消失殆尽,暴露出来的是极端的自我中心主义。母亲对儿子的感情似乎要深一点,她同情儿子遭受的厄运,她不能接受儿子变成甲虫的事实,因此悲痛欲绝,但她内心已把儿子当作一个沉重的累赘了。更可恨的是妹妹葛蕾特。当哥哥最初变形后,她尚能做一点照料工作,如打扫房间、送饭等。但时间一久,她就再也“受不了了”。她痛哭着向父亲请求:“我们必须设法摆脱他”,“他必须离开这儿”。并狡猾地辩解说:这只大甲虫并不是格里高尔,如果是的话,他就应该“自愿跑掉”。这实际是在暗示格里高尔。她还无中生有地说:格里高尔会“要了你们俩(指父母亲)的命”,他在“迫害大家”,“想占领整幢寓所”。这一番歇斯底里的哭诉,把她内心的自私、狡黠、冷酷暴露得淋漓尽致。格里高尔对一家人的言语行动,并没有惊诧,也没有愤怒,而是用一种清醒的、“平和”的、“沉思”的心态,接受了这种事实。他一边“怀着深情和爱意回忆他的一家人”,一边悄悄地死去了。他的死,使萨姆沙一家如释重负,大家沐浴着三月的春风,一身轻松出外郊游去了。格里高尔的死并没有影响了别人的生活。
人为什么我们自私、狡黠、冷酷?因为惧怕我们的无能为力。卡夫卡作品含有的空虚、固执的怀疑,向前追求一种无信仰的安全感,这种焦虑,正是人类文明千百年发展中不曾除去的隐痛。这种痛楚并没有因为文明的日趋完善,人类改造能力的日益增强而减弱,反而愈加凝重。
变形记读后感1000字六:(1034字)
假如一觉醒来,你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你会怎么办?
你不能与别人交流,只能倾听自己和别人的心声;你不能行走,只能爬来爬去;你视力极速下降,眼里只有一片雾蒙蒙的景象。更糟糕的是,血肉相连的亲人因为你诡异的外表对你敬而远之。不,从来都没有“敬”。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从震惊、恐惧到冷漠、厌烦。你感受不到任何亲情,只有痛苦、孤独。
你问为什么,我回答道:因为你是一只巨大的甲虫。除非是研究大甲虫的动物学家,不然任何人都一定会厌恶你。
格力高尔原是位平平常常的小公务员,但在某天早上醒来时,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甲虫,进而遭遇了上面的待遇。他的母亲试图关心他,却不敢接近他;父亲憎恶他这个可怕的东西,屡次攻击他,伤害他。唯独格力高尔的妹妹。聪明的葛蕾特敢于接近关心他,每天给他送上食物——不新鲜、半腐烂的蔬菜,吃剩下的骨头,人不可食用的乳酪和已经变稠板结的白色调味汁。
我想如果我是葛蕾特,每天给一只甲虫送人不能吃的食物,日久天长,我还会把“他”当成自己最亲爱的哥哥吗?
再或者,如果我是格力高尔,每天在黑暗的房间里孤独的生活,在天花板、地板以及各种物品中爬来爬去,吃着那些食物。我还会记得我曾是一个人吗?我还会希望回到人的世界中来吗?
人有人性,虫子有着虫性。人不能阻止心中对虫子的厌恶,虫子不能使自己像人一样。
所以,你们一定猜到了格力高尔最后的结局。在一个夜晚,他颓然无力地垂下头,在这个世界上呼出最后一口摇曳不定的气息……
我想这一决定是一种成全,是正确的。只有格力高尔离开,家人才能安宁地生活下去。其实,在他变成甲虫后,他一直都关注着家人的一举一动,所以说他还有一些残留的人性。他企图挣扎,改变这一切,让家人不再这么冷漠地对待自己,但是失败了。现在,他做回了真正的“自己”。做回了一个真正的儿子,一个真正的哥哥。
一瞬间我的心凉了。
其实我一直不敢相信最后是最爱的家人逼使格力高尔走向孤独的深渊。但,当我看了作者卡夫卡的另一篇短篇小说《判决》后,我才渐渐明白。故事讲的是主人公试图与父亲抗争,战胜父亲,但终归失败,并因此受到骇人的惩罚——父亲亲口命令儿子投河自尽,儿子原本自欺欺人的世界一下子崩塌了,他急于服从并且执行了父亲判决的死刑。
译本序上说:这两位主人都通过死成为真正的儿子和真正的自己。也许只有这样才能洗脱自己对亲人带来的痛苦与煎熬。
其实我也不是很能理解这些,也猜不出卡夫卡想带给我们十分珍贵的东西。不过,与格力高尔一起做一只巨型甲虫惊心动魄,缠绵悱恻的感觉也挺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