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克利斯朵夫读后感1000字一:(1239字)
关于这本书,的确有着很深刻的记忆。那是13岁的生日,晚上和父母散步时偶然走到一家快打烊的书店门前,那个年岁,书店,就像《哈利波特》里的霍格沃兹对于它的读者一样,对于孩子有着莫大的吸引力。最后硬是缠着父亲给自己买了这本,还装模作样地让父亲在扉页写下了洋洋洒洒的一番话。儿时的记忆从不曾随时间退却,而《约翰》却真正影响了我整个成长历程。且不说它的情节一波三折、人物丰满鲜明,光是罗兰大师从书里影射出的人性的丑恶与光辉,社会的黑暗崩坏和历史最终向美好发展的趋势,就值得我们好好拜读,并深思。
约翰.克利斯朵夫这个角色具有很强的典型性,他的祖父及父亲都是音乐家,而母亲却是个平民甚至是个女仆,所以他身上混流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种血液。他追求真诚、顽强奋斗,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和为实现理想而不懈追求的英雄气概。他的经历和刻苦学习的经验,养成了他坚强的意志和生活的力量;平民阶层的社会地位使他接近人民,对封建等级和门阀精神魅力以造福人类。但由家庭而带有的一些陈旧的思想,又导致他对统治者抱有一定的幻想、对人民的力量表现出一定的轻蔑,认为平民不应反抗权威。但他仍然战胜了自己内心的怯懦卑鄙,在人性上站了起来,去反抗当时那个黑暗虚伪又轻浮的社会,从而完成了自我的成长与升华。
“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候,而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而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这番话尤其令人震撼,它出自一位真正的英雄之心,真实而理性,它承认世界的阴暗面,承认光明然仍伴随着黑暗,但它同样给我们一种信心与期望,让我们去藐视黑暗,反抗黑暗;同样,它也承认人性的弱点:自私与卑下,但也让我们充满希望,去战胜内心的小小阴霾,去自我完善,去点亮人性的光芒。
“要珍重新生的一天。不要想一年后、十年以后的事情。想今天吧。不要空谈理论。一切理论,你看,即使是谈道德的,也不是好东西,都是愚蠢的,有害的。不要勉强生活。今天就该好好活下去。要珍重每一天。要爱每一天,尊重每一天,千万不要糟蹋一天,不要妨碍开花结果。要爱像今天这样灰暗苦闷的日子。不要担心。瞧,现在是冬天,一切都在安眠。但大地会醒过来的。要成为大地的一部分,要像大地一样有耐性。要虔诚。要等待。只要你是好人,一切都会好的。如果你不行,如果你是弱者,如果你不成功,你也应该快活。因为你做不了更多的事。那么,为什么要想更多的事情呢?为什么因为不能做更多的事就难过呢?应该只做自己能做的事……尽我所能。”我从这本书里所学到的,不仅是优美的语句、高超的写作技巧、如何同黑暗斗争、如何净化自己的灵魂,更多的,还有一种无时无刻都乐观旷达、心态良好、内在强大、认清现实并不放弃梦想、热爱生活、认认真真过好当下的人生态度。人的一生如果没有风雨的洗礼就好似没有真正活过,但淋着雨逆着风依然享受雨露风拂,这种超然的境界值得所有人崇敬。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本小说,可它又不仅仅是一本小说,它还是一部欧洲社会的记事簿,是一部人性的启示录,是一部史诗!
约翰克利斯朵夫读后感1000字二:(1159字)
断断续续看完了《约翰克利斯朵夫》。真是怀疑自己适不适合搞文学。只要一看到克利斯朵夫和别人谈论社会我就没兴趣往下看了。而且强迫自己看完之后基本上什么也不记得。让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的是克利斯朵夫的那几段深刻的感情,包括他和奥里维的友情。他成名的整个过程感觉有些平淡,没有我看书之前想象的那种被鲜花掌声簇拥的巨大成功。而且每当看到描写音乐的文字时,像我这种不怎么听西方名曲就算听了也没什么特别感觉的人实在是感到捉急。对于这种大部头的,第一遍就看懂基本不可能,基本上第一遍都是囫囵吞枣地看的。不过虽然囫囵吞枣,还是尝到了一点味道。
觉得克利斯朵夫感情方面的主线应该是奥里维。其他女人都是转瞬即逝的(除了葛拉齐亚在他晚年陪伴他……不过似乎也不能算长久),只有奥里维和他在一起的时间最长,并且他和奥里维的感情之深厚超过他与任何一个女友(又要除去葛拉齐亚……但他和葛拉齐亚感情最深挚的时候奥里维已经不在了)。很羡慕这种深挚的友谊。两人性格相反,民族不同,观点不同,却还是可以保持长期的友谊。记得奥里维和新婚妻子雅葛丽娜新婚旅行时,克利斯朵夫对雅葛丽娜的父亲说:这下我们都成了鳏夫了!感觉到后来他们之间已经升华成一种亲情了,如果没有雅葛丽娜,他们就这样两个人一起过下去也十分美好。
克利斯朵夫那几段和女人的感情中,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他和阿娜的感情。也不知道他们之间能不能被称作爱情。如果把阿娜比作一朵花,那么和克利斯朵夫在一起的日子便是她绚烂绽放的一瞬间,之前的日子她一直在沉睡,之后,也许是继续沉睡,也许是真的萎谢了。阿娜让我想起安娜卡列尼娜,和丈夫之间毫无爱情可言,在平淡的家庭生活中消磨着意志。但是生命的激情无法被抑制,当感情汹涌而来时,道德,宗教,家庭,什么无法拦住它。但阿娜和安娜不同的是,安娜的性格并没有被扭曲,而阿娜因为家庭环境和宗教信仰连本来的性格都被扭曲了。如果她生活在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当中,也许她就不会那样僵硬寡言,也许他会和克利斯朵夫生命里的其他女人一样,可爱,会温柔地笑,毫不掩饰她的生命力。
阿娜和克利斯朵夫之间的感情毫无疑问触犯了道德,社会的压力和宗教的压力最终还是压垮了阿娜。说到这,我想起阿娜家的那个老女仆,真是一个让人恶心的角色。她就和现在一天到晚在别人背后嚼舌根的女人一样讨厌,但她的可恶还更进一步,悄悄探查阿娜的隐私,采取行动破坏阿娜和克利斯朵夫。看起来好像很正义,但实际上只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下流的好奇心罢了。我觉得世界上最讨厌的生物之一就是在别人背后窃窃私语并伴以各种奇怪目光的女性(因为窃窃私语的男性似乎很少),评判别人的衣着,评判别人的生活,评判别人的种种。社会上各种奇怪的道德规则就通过这些窃窃私语和奇怪的目光对违反规则的人施加压力,其实她们也是被社会规则绑架的人。真不知道这样的悲剧该怪谁了。
约翰克利斯朵夫读后感1000字三:(1268字)
最近第一次看一部严肃的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撇开了此前的娱乐、繁华,进入人类心灵,和克利斯朵夫同成长。看这篇小说,竟费了我3个月时间,断断续续的总是把前面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名字忘记,还好,能够跟随主人翁的精神前进。
这是一部描写音乐或者是一个人心灵成长的长篇小说,或者从另一个角度,是一部18世纪前后欧州社会的长篇史诗,是克利斯朵夫一生的精彩的交响乐。其实,克利斯朵夫即作者本人――罗曼.罗兰。
书中语言很美,情景交融,让人如置身其中。该书描写了朵夫的一生及其成长经历,并用朵夫一生贯穿于全书,通过朵夫的眼睛、亲身经历、最主要是通过其心理描写,为我们展开一幅宏大历史画券的和美妙的音乐世界,让我们了解一个伟人心灵的成长历程。同时跟随着伟人的足迹,我们的心灵也一点点得到净化、升华,与主人公一起成长。
书中描写了形形色色的人,有严谨勤劳德国人、浪漫务实的法国人、宁静而暗中涌动的意大利人等。但书中绝大部分的篇幅则是音乐。
音乐需要激情、更需要创新,也就是作者所说的生命的力!否则艺术便趋于萎靡,走向死亡!而朵夫恰恰是个是个彻底的人,敢爱敢恨,敢于坚持自己的理想。在内心挣扎的过程中,不断地走向成熟。他从小便立下远大志向www.guaze.com,并为此目标奋斗一生,使自己不断完善。朵夫通过不断的战斗、不断地自我否定,从而走向更高的境界,将同时代的人远远的抛在后面,而不再苛求他们的理解,只追求心中的平和与宁静。朵夫还是吹号角者和冲锋者,即使浑身伤痕与在所不惜,他不断唤醒人们良知对于生命的渴望或者抗争。
朵夫同志在许多时间是孤独的,毕竟曲高而和寡!但仍不乏几个知己,奥利维是最重要的一个,所以他并不孤独。
朵夫即罗曼.罗兰,朵夫毕生都在追求真理,为真理而奋不顾身,与谬误不断抗挣,从不让步,并敢于否定自己,在追求真理的王国里尽情地驰骋,从中汲取无穷的养分和快乐,而朵夫在不断地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不断升华,直至人们不可企及的高度。真理,一直住在朵夫心中,用毕生热爱去追求真理。
为追求真理,朵夫耗尽了自己的力量,直至人生旅途尽头。他不断克服阻碍自己前进的障碍,呼唤人们追求真理、解放人性,恢复自由,尽情享受纯朴和欢乐的生活。
当然,朵夫胸中充溢着对劳苦大众的悲悯和人们苦难的同情,由之前对大众的不屑,到后来的理解、同情与共命运!而对于生命甚至于大自然,朵夫同样如此,他追求的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他甚至有点“佛教徒”的味道,对于人们吃动物便很是不屑,而对于故乡的大工业化,使他看到了现代文明逐渐被湮没在大工业化中。
对于未来,朵夫最终采取一种接受的态度,逐渐变成一位智者,但现代工业的发展,需要有相应的文化来支撑。正如当今的中国,尽管经济飞速发展,但文化却是一片“荒漠”!这样的环境,没有强势文化支撑,则中国经济很难走太远。现在中国古文化的复兴可能也正说明了这一点,中国,需要一种文化、需要一种软环境,支持经济走得更远!
其实,朵夫对爱情看得很是严肃,从他和阿娜的故事便可得知。但他是顺从自然的,由最初的听任生命支配,到后来与葛拉齐亚的精神结婚,朵夫是懂得生活的,是懂得真爱的!
约翰克利斯朵夫读后感1000字四:(1148字)
终于读完了《约翰·克里斯朵夫》,被主人公坎坷的人生经历所吸引。他孤独、坚强,有如一名孤独的斗士,虽不为人所理解却依旧坚强的独自在战斗。一个励志的故事,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正如译者言:这本书不止是一部小说,而是人类一部伟大的史诗,它所描绘的不是人类在物质方面而是在精神方面所经历的艰险,它是千万生灵的一面镜子。
他出生在莱茵河畔的音乐世家,对应音乐有着过人的天赋,又受他舅舅和祖父的影响,对音乐产生了强烈的情感。他是位音乐天才,但他的音乐与思想也只有他的舅舅能理解,虽然他只是个趟江湖的小贩子,但他的处事哲学与豁达的胸怀却深深影响着克里斯朵夫的思想发展与性格,成为其终生的朋友。父亲与爷爷的去世过早的使其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与义务,在这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中,他的音乐造诣更深了。但他的思想却不为世人所理解,他很孤独。他未能学会如何在社交与职场圆滑的应酬,这也是其不能很好融入社会的原因,但也是其人格独立、不卑不亢的性格与精神。
其打伤士兵从而流亡法国,使其人生轨迹发生巨大转变,同时也使其走入另一个世界,为其创作与生存增加了更多的人生阅历。同样,在法国其依旧特立独行,依旧不讨人喜欢,但在其犹太朋友与维克多等人的帮助下,虽然生活潦倒但也创作出了大量的作品,同时也因为音乐改变了许多当地人的生活,这也是克里斯朵夫引以为荣的,同时还帮助奥里维找了个老婆。但好景不长,再次因为“五·一”集会打伤警察而再次流亡,而奥里维也因伤而去世,这对克里斯朵夫的精神造成沉重打击。
逃亡途中结识朋友的老婆阿娜,并用音乐为其打开快乐之门,同时也为两人的偷情埋下伏笔,这次他再次选择了逃亡。
人生的波折与逃亡,使其将名誉看得更轻。晚年的克利斯朵夫反省自己的一生,不再过问世事。他不再是当初那个易怒,暴躁的他了。他冷静了,升华了。现在的他,淡泊,无所争,生活中只有音乐和他最爱的人葛拉齐娅。与葛拉齐亚的更多的是柏拉图式的爱情,当葛拉齐的孩子试图阻止他们结合时,他只是淡然一笑;当听到葛拉齐亚因病去世的消息时,他也只是平静的面对。他一生未曾结婚却到生命的终了有两个视同已出的孩子-奥里维的儿子乔治和葛拉齐亚的女儿奥络拉。
斗士终于走完了自己的人生道路,而灵魂却依旧享受着美好的音乐,有如回到了童年。他在平静中走向天堂,正如书中写到:噢,欢乐,眼看自己在上帝的至高的和平中化掉,眼看自己为上帝效劳,竭忠尽力的干了一辈子:这才是真正的欢乐!
如果你热爱音乐,你一定会陶醉在其中,虽然你无法真切地听到朵夫的作品;如果你热爱生命,你会在朵夫身上发现在共鸣,并且得到更多的力;如果你心灰意冷,看看朵夫受的苦吧,自己的那些挫折,又算得了什么!
一本书完,一个英雄走完了他的一生,平凡而伟大。充满了精彩,贫穷过,失意过,拼搏过,爱过,伤心过,满足过,成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