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读后感1200字一:(1222字)
“她从来只带茶花。一个月中,有二十五天她带白色茶花,另外五天带红色茶花。没有人知道这颜色变幻的原因。在巴尔荣夫人的花店中,她被人称作茶花女。这名字就叫开了。”这就是茶花女。
我感受着玛格丽特的悲剧,期间不知有多少回想哭的冲动,竟没有流出一滴眼泪。这也许就是玛格丽特在我心中的定格。读完小仲马先生的《茶花女》,我的心情许久不得平静。也许是一口气读下来的缘故,又或者是由于作者是有过类似的亲身经历,整个故事异常真切。头脑里清晰地呈现着茶花女美丽圣洁的面容——因为“她的一生是罪人,而她死时是基督徒”。
玛格丽特是个天使,她生活在最肮脏的领域,却保持着茶花般洁白清新的气质,她富裕奢侈却又一无所有。命运待她不公,试问谁想成为人们蔑视的对象?一个软弱的女子,在那样的生活环境里,哪有能力抗争?直到阿尔芒的出现,才带来了茶花女生命中的阳光。伟大的爱情似乎总免不了缺憾,也许还是致命的。不是因为阿尔芒负担不起茶花女的生活,而是茶花女竟然为他改掉了过去奢侈的生活习惯并愿意与他过上朴实幸福的平淡生活,我所敬佩茶花女的也正是这一点。阿尔芒遭到父亲反对后未动摇对茶花女由衷的爱,他立场坚定,甚至不惜与父亲反目;茶花女对阿尔芒的感情也始终如故,但她表现得更无私,她为了阿尔芒的幸福,为了阿尔芒家庭的利益,毅然决定离开他。可想而知,茶花女离开小村庄的那天晚上,是多么得撕心裂肺啊!最不忍心读的是茶花女临终的日记。在日记里,她向阿尔芒述清了一切字里行间到处可以体味到她对阿尔芒真切的爱,失去他,茶花女便觉生活已无希望,一切也可告以完结。于是,她放任自己,以至病情逐日加重,直到死神就站在她身前时,她还一心惦恋着阿尔芒,多想临死前再见他一面,却至死也未能如愿以偿。
再看看冯梦龙笔下的杜十娘,她的命运和茶花女惊人的相似,她的那个百宝箱里还有着惊人的财富,从何而来,那是她血泪的见证。她是用她的屈辱换来了物质上的富足,心中却无限向往美好的正常人的平静的生活。她同样聪明、美丽、善良,李甲对她的感情开始也是真的,但是自古以来,烟花女子的命运都是血和泪写成的,杜十娘也不例外。李甲一面对自己的家人心存畏惧,一面是又把杜十娘看成了一个待价而沽的货物。当孙富要高价购买杜十娘的时候,李甲的丑恶嘴脸就一览无余了!李甲的丑恶用心是一举多得,既摆脱了负担,又得了一大笔钱,这就是我们的谦谦君子!杜十娘终于明白,自己离开了一个小的丑恶的地方,最后还是逃到一个大的罪恶的地方罢了。她带着她对命运的绝望、愤怒、屈辱跳进了江里。她至死最终无依无靠。杜十娘是那样的爱生活,可是生活到底又给了她什么?——绝望!
杜十娘比茶花女不幸的多,因为她的一生没有遇到人性的美好的东西,而至少茶花女遇到了,这一点美好的东西让她的一生有意义。
还记得金庸名著频繁出现的经典语录:“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许。”又或是作者的言语:“一颗只能用世间最涩的泪才能打开的心,曼侬·莱斯特,面对玛格丽特·戈蒂耶,最终只有惭愧!”
茶花女读后感1200字二:(1200字)
《茶花女》是第一本我看的世界名著,那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我也忘了第一次看这本书时的感受。我想,那时候我一定是走马观花的看了一下而已,因为重看后,我发现我好像第一次看这本书呢。
玛格丽特在没遇到阿尔芒之前应该是幸福的吧!她,年轻,美丽,而且时尚,不少人为了成为她的情人而倾家荡产。她过着富裕奢华的生活,她拥有无数的情人,在那个年代,这是值得炫耀的事情。如果她不是一个妓女的话,我想,她的一切会更让人羡慕。她拥有那个时代人人追求的东西,这样的她应该是幸福的吧!
阿尔芒的出现,对于她来说,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其实,N伯爵跟阿尔芒比起来,外部条件应该是更具有优势,但是N伯爵却是个惹人讨厌的家伙,玛格丽特甚至连正眼也没看过他呢!我不知道为什么玛格丽特那么讨厌他,根据描写,我是不讨厌伯爵的。但是阿尔芒,也的确是个好青年,或许正是他的真诚及热情吸引住了她吧!纯真,心地善良的人永远是惹人喜欢的。玛格丽特之所以为爱上阿尔芒,难道不是因为他那颗真挚的心吗?当他看到玛格丽特咳嗽地很辛苦时,也唯有他为她留下了泪吧!对于一个妓女来说,虽然拥有无数的情人,但是那些情人都是逢场作戏,只为了利用她赚赚面子及荣耀而已,她们从来都没有接受过真正的爱。当她看到那么一刻真诚的心,她能不为之感动吗?
他们两的爱情,无疑是真挚的,所以我也不想说什么。但我真的很不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我想不明白,为什么阿尔芒可以跟玛格丽特一起到乡下生活6个月呢?难道他不用工作吗?阿尔芒为了玛格丽特甚至去赌博,去借债,虽然她非常不愿这样的事情发生,而且也没有花费阿尔芒的金钱。但是阿尔芒的确干了这样的事情,过着那些他自己曾经非常不屑的生活。
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有这么一种感觉,他们的爱情之所以唯美,其实是因为他们的时间不长吧!玛格丽特曾经跟公爵在乡下生活过一段日子,但是很快她又恢复到原来的生活了。这一次,虽然有阿尔芒陪伴,但是谁能保证过多几个月她不会眷恋自己原来的生活呢!但是这都是猜测了,小仲马先生觉得这个故事是不平凡的,但是我却觉得他们的爱情并不够轰烈,因为对于我们来说,还有比这更为轰烈,感人的故事。罗密欧与朱丽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是罗密欧得知朱丽叶死后,他毅然殉情了。但是阿尔芒没有,虽然很伤心,但是他却没有殉情,所以他们的爱情不是最值得我们歌颂的。那么,小仲马先生为什么要写下它呢?难道不是因为玛格丽特是一个妓女吗?因为她是一个妓女,她所做的一切便显得更为伟大了。如果她不是妓女,这个故事,便会显得有的无味了吧!虽然小仲马一再强调他并不歧视这些妓女,但是他并没有把他们当做是一个正常人那样对待吧,起码含有同情的成分。
勇敢地追求爱,是他们西方人的性格吧!如果换做是我,我自然不敢冒冒然然跟一个只跟自己见过两次面的姑娘示爱,而且是这样直白。这或许是我们东方人的性格使然。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有太多的顾虑了。爱便是爱,不爱便分开,多么坦荡啊~
茶花女读后感1200字三:(1237字)
很多年以前看过《茶花女》的介绍,不知怎么的,记忆被时间冲刷的面目全非了。印象中,《茶花女》的主角是个邻家女孩,和作者在歌剧院相识,进而相恋,却无果而终。事实上呢?《茶花女》的女主角玛格丽特是个高级妓女,男主角阿尔芒也并不是本书的作者。玛格丽特虽然时常出入歌剧院,但他们的爱情故事却和歌剧院一点关系都没有。
作者在玛格丽特去世后的遗产拍卖会上高价买了一本书——《玛侬·莱斯科》,书的扉页上写着“玛侬对玛格丽特惭愧”,署名阿尔芒·迪瓦尔。后来,阿尔芒找到小仲马,希望小仲马能将书转让给他。就这样,这本书的作者亚历山大·仲马和这本书的男主人公阿尔芒·迪瓦尔在女主人公玛格丽特去世后相识了。
玛格丽特是巴黎的高级妓女,因酷爱茶花被称为茶花女。其母死于肺病,年轻的玛格丽特因纵欲过度也身患肺疾。在遇到阿尔芒之前,这位让无数阔佬垂涎三尺甚至倾家荡产的名妓,似乎早就意识到自己命不长久,看透男人和所谓爱情,始终过着醉生梦死穷奢极欲的生活。直到认识阿尔芒之后,被其真情打动,宁愿洗尽铅华放弃唾手可得的荣华富贵,与财产不多的阿尔芒去乡间隐居。可玛格丽特的妓女身份危及到了阿尔芒的前途www.guaze.com、他的家庭声誉和妹妹的婚姻。最后,在阿尔芒父亲的恳求下,玛格丽特决定离开阿尔芒。老人感激于玛格丽特的善解人意,像吻女儿一样的吻其前额,他的泪水洗净了玛格丽特的所有罪孽,并使玛格丽特变得坚定勇敢。为了让阿尔芒死心,玛格丽特重操就业,通过加倍享乐来加速自己的病情发展,最终在阿尔芒的误解和报复中,玛格丽特怀着对阿尔芒刻骨铭心的爱死去了。知道真相的阿尔芒追悔莫及痛不欲生。
这本书的篇幅不长,12。2万字对古典文学名著来说,实在是小儿科,但故事情节绝对精彩。我本来在看《阿拉伯人的历史与文化》,整理书架的时候随手翻看几页,居然爱不释手,虽不是一气呵成,但阅读过程中确实没有再翻看其它的书。我觉得无论是中国古代文人还是欧洲的知名作家,妓女、交际花似乎是个永远绕不开的话题。他们尤其喜欢怀着同情悲悯的心情去描写妓女的生活,批判社会的黑暗和不公以及人们对妓女的偏见和歧视。使得我心目中的妓女形象并不那么可怕,甚至总是闪烁着人性的光辉。虽然这部书曾被四度搬上荧屏,但即便是嘉宝出演的玛格丽特,仍然不是我心目中的她。那种如处女般的纯真和顽皮,高贵的嘉宝并不具备,安妮·海瑟薇或许更贴近。
刚才,整理这本书的笔记时,我翻看了《追风筝的人》,顿感手欠!这本书不在今年的书单里,可我真的被深深吸引了。我总是这样,书单里的书永远看不完,半路时常杀出程咬金。有些书在书架上、书单里停留了很多年,从纸质书变成了电子书,唯一不变的是:不看!ireader为剁手党送出了特惠福音,但我缺的不是那几十块买书的钱,而是时间!你能赐予我更多的时间吗?!有了ireader,更加书满为患,以一年五十本的速度读下去,新的书单已经排到3年之后!!虽然这其中,必然有些书在翻开之后因为不喜欢而从书单中划掉,但排满2年还是不成问题的。
时间啊,上帝,真是最贵的奢侈品!
茶花女读后感1200字四:(1222字)
在这个寒假里,我又重新读了一遍《茶花女》这本书,又有了许多新的体会和感悟。
第一次,我看到了玛格丽特身上可贵的品质,是我对她产生同情和钦佩的感情,以及阿尔芒的父亲的自私。我一直认为是阿尔芒的父亲扼杀了茶花女的爱情,现在我认为,真正扼杀了茶花女的爱情的其实是阿尔芒的虚荣和猜疑。
二十四岁的外省青年阿尔芒在巴黎读完大学取得了律师资格之后,并没有立刻去找一份工作,而是“把文凭放在口袋里,也让自己过几天巴黎那种懒散的生活。”他凭着祖传的每年八千法郎的收入,在巴黎租了房子,雇了佣人,养了一个“小家碧玉,温柔而多情”的情妇,同时与朋友一起整天出入各种风月场所寻欢作乐。正是在这种情形下,他邂逅了巴黎名妓外号“茶花女”的玛格丽特小姐,并立刻展开了对她的追求。
当玛格丽特把阿尔芒对她的爱慕当成了真正的爱情之后,就毫不犹豫地不顾一切地献出了她的一切。
面对玛格丽特的一片真情,阿尔芒却始终不肯相信妓女也会有真正的爱情,所以从占有玛格丽特的第二天起,就让猜疑占据了他的心头,第三天就认定玛格丽特欺骗了他而发出了一封羞辱和谴责她的绝交信。然而,当他听到朋友祝贺他得到了“可以替他争面子的不容易到手的漂亮情妇”玛格丽特之后,在虚荣心的作用下,立刻后悔起来,并给玛格丽特发出了请求宽恕的信。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阿尔芒心目中,占有巴黎名妓的虚荣心的分量要比对玛格丽特的爱情的分量重得多。也就是说他真正想要的是一份拥有名妓的虚荣而不是一个普通女人的爱情。正如书中玛格丽特当面怒斥阿尔芒时所说的那样:
“你,你不愿意让我知道你的景况,你要我保留我的虚荣心来满足你的虚荣心,你想保持我过去的奢侈生活,你想保持我们思想上的差距,你,总之,不相信我对你的无私的爱情,不相信我愿意和你同甘共苦,有了你这笔财产我们本来可以一起生活得很幸福,但你宁愿把自己弄得倾家荡产,你这种成见真是太根深蒂固了。你以为我会把虚荣当着幸福吗?一个人心中没有爱情的时候可以满足于虚荣,但是一旦有了爱情,虚荣就变得庸俗不堪了。”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爱情真正让玛格丽特变得崇高起来,她义无反顾地决心抛弃已经拥有的一切虚荣和奢侈,要洗尽铅华,革心洗面从新做人,与阿尔芒过上普通人的生活。她甚至以亏损两万多法郎为代价,委托别人变卖她的一切财产,告别过去的一切,与阿尔芒租一间清静的小屋,过起了远离风尘的隐居生活。
遗憾的是阿尔芒只是被动地听从玛格丽特的一切安排,丝毫没有考虑过应该和玛格丽特结婚之类的问题,也许在他的内心从来也没有相信过玛格丽特真正愿意脱离过去的生活。正因如此,在玛格丽特因了阿尔芒的父亲的要求给阿尔芒写了一封分手信后,他立刻就否定了玛格丽特为他付出的一切真情,立刻就抛弃了对她的一切爱情和信任,甚至没有想到应该去问一下这个变化是为什么发生的,尽管他明明知道父亲正在想尽一切办法反对他和玛格丽特继续来往。
一本书,无限哀怨、无限恍惚,聚焦了种种矛盾,引发了腔腔热情股股遐思,很切合人的胃口,一本好书。
茶花女读后感1200字五:(1272字)
《茶花女》这部作品是19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戏剧家小仲马的第一部小说。据称,这部小说一经出版即引起了轰动,人们为书中真切感人的故事所征服,为书中女主人公玛格丽特的悲惨遭遇以及男主人公阿尔芒痛切肺腑的悔恨而潸然落泪。后来,这部作品被改编成歌剧,剧本和小说都跨越国界,流传欧洲各国,成为了世界名著。
今日,偶然读阅了这部作品,深深的为女主人公玛格丽特动人的爱情故事所感动,茶花女是当时巴黎的一名妓,但是外表和本质都像白茶花那样纯洁,她误入歧途,但在爱情面前,她表现了自己的坚贞与执着和高尚的情操,但是最终却因肺病加之社会世俗的摧残23岁就过早的离开了人世。女主人公茶花女玛格丽特,她随身的装扮总是少不了一束茶花,经常是25天白茶花,五天红茶花,人们便称她为“茶花女”。她美丽、聪明而又善良,充满热情和希望地去追求真正的爱情生活,在和阿尔芒相爱的过程中,当阿尔芒的父亲出面阻止自己儿子与玛格丽特的爱情时,玛格丽特选择了退出,而且只能选择退出。摆在她面前的只有无奈。等阿尔芒回来,她与他却已是生死两别。玛格丽特的死不是一桩孤立的事件,而是一种具有深刻含义的社会现象。而人世间的这些悲剧却往往又是在冠冕堂皇的理由下发生的。茶花女无疑是这种道德观念的受害者。黑暗的社会现实,悲惨的遭遇,无力的抗争。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之下,一个哀怨的,惆怅的,放浪形骸的,美丽善良的弱女子,无依无靠。她又能得到或者乞求什么呢。就象茶花那样,带者一片芬芳和馨香,默默的在风中展示着自己的美丽和渴望。然后慢慢地枯萎凋谢。那是对那个社会的悲愤控诉。凄美的爱情没有结果,悲凉之致。
爱情故事,是历代社会经久不衰的主题,是人类感情释放的空间,通过读了《茶花女》,我更加相信世上的真爱,茶花女为了爱人的前途和幸福,无私的付出,默默的奉献,哪怕是被误解、被鄙视,也不惜牺牲自己的幸福甚至生命,这才是坚贞的爱情。真爱难寻,但我却在茶花女身上看到了,我觉得,爱是不分人的等级的,只要是人,就有权利去爱别人以及被别人所爱。但是社会的世俗和观念总要阻隔相爱的人,制造种种的困难去摧残、破坏,所以才有很多的悲剧上演。例如,我国的四大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都给我们演绎了凄美的爱情故事,但都是因为腐朽的社会道德和统治阶级的摧残,造成了人的部平等,她们的爱情也都成了爱情的悲剧。但是,她们伟大的爱情故事却流传了下来,爱情精神让世人永远的赞颂。
真爱无等级、无国界,我觉得,如果要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我们就应该用同情、谅解和爱心,来拯救人的灵魂,使人变得更高尚。
茶花女,如划过天际的流星,来时绚烂夺目,可在一瞬间便留下无尽的遗憾。每当我看见茶花,就会想起那个美丽可爱、值得同情的姑娘。似乎又会看到阿尔芒站在墓地旁,握茶花。默默地看着字字血泪的日记和遗书,潸然泪下……我曾经爱过你;爱情,也许,在我的心灵里还没有完全消失,但愿它不会再去打扰你,我也不想再使你难过悲伤。我曾经默默无语地、毫无指望地爱过你,我既忍着羞怯,又忍受着嫉妒的折磨;我曾经那样真诚,那样温柔地爱过你。